致密对称源(CSO)的VLBI观测与研究
一. VLBI介绍 | 第1-17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VLBI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 | 第11-15页 |
1.3 VLBI成图的几个概念 | 第15-17页 |
二. 致密对称源OQ208年龄的研究 | 第17-33页 |
2.1 引言 | 第17-20页 |
2.2 CSO的定义及Youthscenario | 第20-21页 |
2.3 CSOOQ208的年龄 | 第21-31页 |
2.4 其它CSO的年龄 | 第31-32页 |
2.5 MSO的年龄 | 第32-33页 |
三. CSO候选体的观测与研究 | 第33-59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观测及数据处理 | 第34-36页 |
3.3 数据处理结果及评述 | 第36-45页 |
3.3.1 equipartitioncase | 第36-38页 |
3.3.21345 + | 第38-39页 |
3.3.3 OQ | 第39-40页 |
3.3.41518 + | 第40-41页 |
3.3.51604 + | 第41-42页 |
3.3.61751 + | 第42-43页 |
3.3.71333 + | 第43页 |
3.3.81427 + | 第43-44页 |
3.3.91509 + | 第44页 |
3.3.101526 + | 第44-45页 |
3.3.111734 + | 第45页 |
3.4 小结 | 第45-59页 |
四. Readhead及Fanti模型 | 第59-71页 |
4.1 Readhead模型 | 第59-63页 |
4.2 与观测比较 | 第63-67页 |
4.3 Fanti模型 | 第67-68页 |
4.4 讨论 | 第68-71页 |
五. CSO双瓣的流量比,臂长,核的谱及S结构 | 第71-83页 |
5.1 束效应(beamingeffect | 第71-76页 |
5.2 OQ208双瓣流量密度不对称的讨论 | 第76-80页 |
5.3 CSO核的频谱 | 第80-81页 |
5.4 S型结构 | 第81-83页 |
六. CSO统计分析及CSO触发机制 | 第83-90页 |
6.1 CSO的探测率 | 第83页 |
6.2 CSO的光学对应体及性质 | 第83-84页 |
6.3 CSO空间密度及与星系的比率 | 第84-85页 |
6.4 星系合并与CSO的产生 | 第85-87页 |
6.5 讨论 | 第87-90页 |
七. 总结 | 第90-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