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7页 |
| 缩略词目录 | 第7-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 1 前言 | 第11-29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前人研究进展 | 第12-27页 |
| ·银杏雌雄株早期鉴定 | 第12-13页 |
| ·银杏的变异及其研究 | 第13-14页 |
| ·银杏叶药用有效成分及其研究 | 第14-22页 |
| ·银杏细胞、组织培养研究 | 第22-23页 |
| ·细胞培养中的褐变及调控的研究 | 第23-24页 |
| ·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物的研究 | 第24-27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7-29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8页 |
| ·材料 | 第29-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38页 |
| ·银杏雌雄株资源叶片性状评价的取样方法 | 第30页 |
| ·银杏品种叶片面积、厚度及单叶重的测定 | 第30页 |
| ·银杏叶片及愈伤组织药用有效成分的测定 | 第30-33页 |
| ·同工酶分析 | 第33-34页 |
| ·染色体数目观察及核型分析 | 第34页 |
| ·银杏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 | 第34-35页 |
| ·愈伤组织增长倍数与黄酮生物产量的计算及褐变等级的划分 | 第35页 |
| ·银杏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 | 第35-37页 |
| ·银杏胚培养及性别早期鉴定 | 第37页 |
| ·银杏茎段培养 | 第37-3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74页 |
| ·银杏雌雄株资源叶片性状的评价与选优 | 第38-48页 |
| ·银杏叶片黄酮定量分析方法的优化 | 第38页 |
| ·银杏雌株品种叶片性状的评价与选优 | 第38-42页 |
| ·银杏雌雄株叶片面积及黄酮含量的比较 | 第42-44页 |
| ·银杏嫁接苗、实生苗及扦插苗叶片黄酮与萜内酯含量的比较 | 第44-45页 |
| ·树龄对银杏叶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 ·产地对银杏叶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 ·银杏叶黄酮及萜内酯含量的季节变化 | 第47-48页 |
| ·银杏雌雄株资源染色体数目观察及同工酶与核型分析 | 第48-55页 |
| ·银杏雌雄株同工酶分析 | 第48-52页 |
| ·银杏雌雄株资源染色体数目观察及人工诱变试验 | 第52-53页 |
| ·银杏雌雄株核型分析 | 第53-55页 |
| ·银杏离体培养技术 | 第55-74页 |
| ·银杏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55-57页 |
| ·银杏外植体材料及培养条件的选择 | 第57-58页 |
| ·培养基对银杏愈伤组织生长及褐变的影响 | 第58-62页 |
| ·培养基对银杏愈伤组织黄酮含量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 第62-66页 |
| ·PVP复合物(PM)对银杏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及黄酮产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 ·银杏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 | 第67-69页 |
| ·银杏胚培养及性别早期鉴定 | 第69-70页 |
| ·银杏茎段离体培养试验 | 第70-74页 |
| 4 讨论 | 第74-81页 |
| ·关于银杏雌雄株资源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74-78页 |
| ·叶用银杏品种的选育及其利用的途径和前景 | 第74-76页 |
| ·关于银杏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 第76-77页 |
| ·关于银杏的性染色体 | 第77-78页 |
| ·关于细胞、组织培养的褐变与调控 | 第78-79页 |
| ·关于银杏的细胞培养与黄酮生产 | 第79-81页 |
| 结语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92页 |
| 英文摘要 | 第92-95页 |
| 图版说明 | 第95-97页 |
| 图版 | 第97-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