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阳光花园小区9#住宅楼顶升纠偏工程设计与施工实践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建筑倾斜的原因 | 第11-12页 |
| ·场地稳定性的原因 | 第11-12页 |
| ·上部结构的原因 | 第12页 |
| ·地基基础的原因 | 第12页 |
| ·环境和外部干扰的原因 | 第12页 |
| ·建筑纠偏技术现状 | 第12-13页 |
| ·建筑物的纠偏条件 | 第12页 |
| ·建筑物的纠偏工作程序 | 第12-13页 |
| ·本论文研究的工程背景 | 第13-14页 |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7页 |
| 2 既有建筑纠偏技术分析 | 第17-35页 |
| ·概论 | 第17页 |
| ·既有建筑迫降纠偏技术 | 第17-26页 |
| ·人工降水纠偏法 | 第17-19页 |
| ·堆载纠偏法 | 第19-20页 |
| ·地基部分加固纠偏法 | 第20-21页 |
| ·浸水纠偏法 | 第21-22页 |
| ·钻孔取土纠偏法 | 第22-23页 |
| ·水冲掏土纠偏法 | 第23页 |
| ·人工掏土纠偏法 | 第23-26页 |
| ·既有建筑顶升纠偏技术 | 第26-35页 |
| ·概论 | 第26页 |
| ·顶升纠偏的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 ·顶升纠偏的适用范围 | 第27页 |
| ·顶升纠偏设计 | 第27-31页 |
| ·顶升纠偏施工 | 第31-35页 |
| 3 断柱顶升纠偏方案设计 | 第35-57页 |
|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第35-39页 |
| ·地基沉降和倾斜观测资料 | 第39-41页 |
| ·倾斜原因分析 | 第41-43页 |
| ·室外填土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桩基负摩擦的影响 | 第42页 |
| ·桩基承载力不足 | 第42-43页 |
| ·迫降纠偏和地基加固 | 第43-44页 |
| ·北面钻孔取土 | 第43页 |
| ·南面静压桩加固阻沉 | 第43-44页 |
| ·迫降纠偏和加固的效果 | 第44页 |
| ·小结 | 第44页 |
| ·断柱顶升纠偏方案 | 第44-45页 |
| ·设计构思 | 第44页 |
| ·主要技术方案 | 第44-45页 |
| ·顶升纠偏设计 | 第45-57页 |
| ·柱荷载的计算 | 第45-47页 |
| ·托换节点设计 | 第47-49页 |
| ·顶升量计算 | 第49-51页 |
| ·千斤顶选择 | 第51页 |
| ·转动轴设计 | 第51页 |
| ·上部结构受力分析 | 第51-53页 |
| ·顶升顺序和分级 | 第53-57页 |
| 4 断柱顶升纠偏信息化施工 | 第57-81页 |
| ·纠偏施工过程 | 第57-65页 |
| ·施工要点 | 第57页 |
| ·主要施工工艺 | 第57-65页 |
| ·纠偏过程实时监测 | 第65-73页 |
| ·监测目的 | 第65页 |
| ·监测内容 | 第65页 |
| ·监测系统 | 第65-73页 |
| ·信息的反馈及分析 | 第73-77页 |
| ·监测信息反馈 | 第73页 |
| ·监测结果分析 | 第73-77页 |
| ·顶升纠偏效果分析 | 第77-81页 |
| 5 结论及建议 | 第81-83页 |
| ·主要结论 | 第81页 |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