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概述 | 第11-24页 |
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本质探析 | 第11-21页 |
(一)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特征 | 第12-14页 |
(三)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主体 | 第14-15页 |
(四)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依据 | 第15-16页 |
(五)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的本质属性:科学性与法律性的统一 | 第16-18页 |
(六)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原则 | 第18-21页 |
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发展过程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我国现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的缺陷 | 第24-39页 |
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一)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人的资质规定不够完善 | 第26页 |
(二)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人权利义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三)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人法律责任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存在的缺陷 | 第30-34页 |
(一) 当事人启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的权利受限 | 第30页 |
(二) 首次鉴定受地域等级限制,需要提高鉴定质量 | 第30-32页 |
(三) 鉴定过程缺少当事人的对质和辩论 | 第32-33页 |
(四) 再次鉴定缺乏程序规范 | 第33-34页 |
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存在的不足 | 第34-39页 |
(一)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存在的不足 | 第34-37页 |
(二)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的法庭审查的缺陷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 | 第39-57页 |
一、推进医疗鉴定双轨制的“并轨” | 第39-43页 |
(一) 医疗鉴定双轨制并存的原因 | 第39页 |
(二) 两种鉴定利弊分析 | 第39-41页 |
(三) 推进医疗鉴定双轨制“并轨”的具体措施 | 第41-43页 |
二、完善现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制度 | 第43-54页 |
(一) 完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人制度的具体措施 | 第43-46页 |
(二) 完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的具体措施 | 第46-50页 |
(三) 完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的具体措施 | 第50-54页 |
三、现行体制下协调机制的构建 | 第54-57页 |
(一) 设立专门社会组织辅助患者维权,保障患者权益 | 第54-55页 |
(二) 推行医疗事故责任保险制,保障医方权益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