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0-19页 |
| ·柴油脱硫背景 | 第10-12页 |
| ·石油危机及石油重质化劣质化带来的问题 | 第10页 |
| ·柴油含硫化合物及其危害 | 第10-11页 |
| ·世界各国柴油硫含量标准 | 第11-12页 |
| ·柴油脱硫技术 | 第12-14页 |
| ·柴油氧化脱硫 | 第14-18页 |
| ·柴油氧化脱硫机理 | 第14-15页 |
| ·常见的氧化脱硫体系及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 ·本工作的任务 | 第18-19页 |
| 第2章 杂多酸的催化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 第19-27页 |
| ·杂多酸定义、结构及其性能 | 第19-20页 |
| ·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 ·杂多酸 | 第20页 |
| ·杂多酸盐 | 第20页 |
| ·负载型杂多酸(盐)催化剂 | 第20-21页 |
| ·杂多酸催化性能及其应用 | 第21-26页 |
| ·杂多酸的酸催化性能 | 第21-23页 |
| ·杂多酸的氧化还原催化性能 | 第23-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氨基功能化法制备HPW/介孔SiO_2固载机理及其性能 | 第27-36页 |
| ·试样制备及其性能 | 第28-30页 |
| ·试样制备 | 第28页 |
| ·催化性能 | 第28-30页 |
| ·氨基功能化法固载杂多酸机理分析 | 第30-34页 |
| ·HPW的固载作用机理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及其机理分析 | 第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4章 溶剂挥发自组装法制备HPW/介孔SiO_2固载机理及其性能 | 第36-44页 |
| ·试样制备及其性能 | 第37-38页 |
| ·试样制备 | 第37页 |
| ·催化性能 | 第37-38页 |
| ·溶剂挥发自组装法固载杂多酸机理分析 | 第38-43页 |
| ·HPW的固载作用机理及其对性能影响 | 第39页 |
| ·催化剂结构表征及其机理分析 | 第39-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5章 HPW/HOM-5催化剂制备及其性能 | 第44-52页 |
| ·试样制备 | 第45页 |
| ·试剂 | 第45页 |
| ·仪器 | 第45页 |
| ·HPW/HOM-5制备 | 第45页 |
| ·结构表征 | 第45-48页 |
| ·XRD分析 | 第45-46页 |
| ·FT-IR分析 | 第46-47页 |
|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47-48页 |
| ·催化性能评价 | 第48-50页 |
| ·HPW含量对催化性能影响 | 第48-49页 |
| ·氧化剂用量对催化性能影响 | 第49-50页 |
| ·反应温度对催化性能影响 | 第50页 |
|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 | 第50页 |
| ·合成机理分析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6章 HPW/介孔TiO_2催化剂制备及其性能 | 第52-61页 |
| ·试样制备 | 第53页 |
| ·试剂 | 第53页 |
| ·仪器 | 第53页 |
| ·HPW/介孔TiO_2制备 | 第53页 |
| ·结构表征 | 第53-57页 |
| ·XRD分析 | 第53-54页 |
| ·TEM分析 | 第54-55页 |
| ·FT-IR分析 | 第55-56页 |
|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56-57页 |
| ·催化性能评价 | 第57-59页 |
| ·HPW含量对催化性能影响 | 第57-58页 |
| ·氧化剂用量对催化性能影响 | 第58-59页 |
| ·反应温度对催化性能影响 | 第59页 |
|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 | 第59页 |
| ·合成机理分析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及专利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