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艺术论文

公众的景观审美方式和范围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18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4页
     ·研究的目的第11-12页
     ·研究的意义第12-14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研究现状第15-17页
     ·关于景观审美的研究第15-16页
     ·关于审美方式和审美范围的研究第16页
     ·关于景观审美行为的研究第16-17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第17-18页
2 研究基础第18-29页
   ·相关概念阐述第18-21页
     ·景观的概念第18页
     ·公众的概念第18-19页
     ·审美方式和审美范围的概念第19-20页
     ·审美方式的内涵和外延第20页
     ·审美范围的属性——时间与空间第20页
     ·景观审美的特征第20-21页
   ·实证基础第21-25页
     ·调查进程第21-22页
     ·调查方法和数据来源第22-23页
     ·调查内容第23页
     ·抽样调查范围和对象第23-24页
     ·样本构成第24-25页
   ·理论基础第25-27页
     ·行为科学第25-26页
     ·审美心理学和审美社会学第26页
     ·社会学第26-27页
   ·小结第27-29页
3 公众的现实景观审美方式和范围第29-46页
   ·公众的现实景观审美方式的分类第29-38页
     ·间接景观审美方式第29-35页
       ·功利性类第32-33页
       ·审美性类第33页
       ·间接景观审美的特点第33-35页
     ·直接景观审美方式第35-38页
   ·公众的现实景观审美范围第38-44页
     ·时间范围第38-40页
     ·空间范围第40-44页
       ·景观审美范围第40-42页
       ·景观审美场所第42-43页
       ·景观审美空间第43-44页
   ·小结第44-46页
4 公众的虚拟景观审美方式和范围第46-57页
   ·公众的虚拟景观审美方式第46-52页
     ·虚拟的概念第46-48页
     ·虚拟景观审美方式的分类第48-52页
   ·公众的虚拟景观审美范围第52-54页
     ·时间范围第52-53页
     ·空间范围第53-54页
   ·时空范围与虚拟景观审美第54-55页
     ·时间和空间范围对虚拟景观审美的影响第54-55页
     ·虚拟方式体现景观的时空意义第55页
   ·小结第55-57页
5 公众的现实和虚拟景观审美的比较第57-65页
   ·差异第57-60页
     ·在审美行为方面第57-58页
     ·在审美心理方面第58-59页
     ·在审美表达方面第59-60页
   ·意义第60-63页
     ·在文物保护方面第61-62页
     ·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第62-63页
   ·小结第63-65页
6 公众的景观审美方式和范围的变化第65-76页
   ·变化及其原因第65-70页
     ·现实景观审美的变化及其原因第65-69页
     ·虚拟景观审美的变化及其原因第69-70页
   ·变化规律第70-74页
     ·审美方式的变化规律第70-73页
     ·审美范围的变化规律第73-74页
   ·变化趋势第74-75页
   ·小结第75-76页
7 总结第76-77页
   ·研究总结第76页
   ·研究的不足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附录一(关于公众景观审美的调查问卷)第82-84页
附录二(关于公众日常行为活动和范围的调查问卷)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村落形态更新研究--以堰河村落形态更新为例
下一篇:基于市民日常生活的城市广场空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