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书古微》的写作背景和特点 | 第11-22页 |
·魏源今文经学思想的形成与《书古微》的创作 | 第11-13页 |
·汉学、宋学和今文经学皆加研习的阶段 | 第11-12页 |
·今文经学思想的形成阶段 | 第12-13页 |
·今文经学思想的成熟阶段 | 第13页 |
·《书古微》成书的学术背景 | 第13-19页 |
·考据学的衰落 | 第13-14页 |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 第14-17页 |
·经世思潮的复兴 | 第17-19页 |
·《书古微》的写作特点 | 第19-22页 |
第2章 《书古微》从师法角度对马、郑古文的辟伪 | 第22-32页 |
·《书古微》从师法角度对马、郑所传古文《尚书》的辟伪 | 第22-27页 |
·《书古微》对马、郑古文《尚书》传本不可信的五点论证 | 第27-32页 |
·汉世《尚书》传本概述 | 第27-29页 |
·《书古微》对马、郑古文传本不可信的五点论证 | 第29-32页 |
第3章 《书古微》对马、郑古文《尚书》的正讹 | 第32-41页 |
·虞夏书正讹 | 第32-35页 |
·商书正讹 | 第35-37页 |
·周书正讹 | 第37-41页 |
第4章 《书古微》的制作——“变鲁至道” | 第41-52页 |
·《书古微》制作的原因——表章坠绪 | 第41-44页 |
·《书古微》制作的现实目的——通经致用 | 第44-46页 |
·《书古微》制作的深层意蕴——“鲁变于道” | 第46-52页 |
第5章 为清制作的《书古微》 | 第52-70页 |
·从《书古微》看魏源以“变”为核的革新思想 | 第52-59页 |
·今文“三统说”的变易思想 | 第52-55页 |
·时势自变的历史发展观 | 第55-58页 |
·以复古为手段的改革思想 | 第58-59页 |
·从《书古微》看《周书》以“德”为核的治国思想 | 第59-65页 |
·“以德配天”的天命思想 | 第59-61页 |
·“敬德保民”的安民思想 | 第61-63页 |
·“明德慎罚”的刑罚思想 | 第63-64页 |
·“惟德是举”的用人思想 | 第64-65页 |
·《书古微》的思想价值 | 第65-70页 |
·以经学经世的《书古微》 | 第65-67页 |
·以道德救世的《书古微》 | 第67-70页 |
结语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