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刑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10页 |
前言 | 第10-26页 |
一、研究现状之述评 | 第10-14页 |
二、研究之必要性 | 第14-18页 |
三、研究之视角与思路 | 第18-22页 |
四、研究之重点 | 第22-26页 |
第一章 行刑问题概述 | 第26-57页 |
第一节 行刑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 第26-43页 |
一、行刑的概念厘清 | 第26-29页 |
二、行刑的特征分析 | 第29-35页 |
三、行刑的类型界定 | 第35-43页 |
第二节 行刑的目的、价值与原则 | 第43-57页 |
一、行刑的目的 | 第44-47页 |
二、行刑的价值 | 第47-49页 |
三、行刑的原则 | 第49-57页 |
第二章 新中国行刑的历史回顾 | 第57-107页 |
第一节 历史分析:一种建设性的思维路径 | 第57-65页 |
一、行刑史研究的必要性 | 第57-59页 |
二、以往行刑史研究的不足 | 第59-61页 |
三、行刑史场域的科学范围 | 第61-65页 |
第二节 政策主导阶段 | 第65-80页 |
一、谱系分析:此阶段行刑史中交织的三条主线 | 第65-69页 |
二、行刑工作创建和初步发展时期 | 第69-73页 |
三、行刑工作继续发展与遭受扭曲时期 | 第73-76页 |
四、行刑工作遭遇挫折、崩溃与异化时期 | 第76-80页 |
第三节 政法阶段:行刑政策的法律化 | 第80-95页 |
一、政法阶段的三条主线 | 第81-83页 |
二、“文革”结束后的整顿与恢复 | 第83-85页 |
三、行刑政策法律化之初步 | 第85-88页 |
四、不断趋于理性的行刑政策 | 第88-90页 |
五、行刑政策法律化之初成 | 第90-93页 |
六、行刑法律的不足 | 第93-95页 |
第四节 追求法治阶段:行刑法律的合理化 | 第95-107页 |
一、法治背景下的行刑法律合理化 | 第96-98页 |
二、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罪犯人权 | 第98-101页 |
三、加强国际合作和汲取有益经验 | 第101-104页 |
四、转变行刑观念和扩展行刑方式 | 第104-107页 |
第三章 社会控制:行刑的本质 | 第107-132页 |
第一节 作为社会控制的行刑 | 第107-117页 |
一、社会控制简述 | 第107-113页 |
二、行刑与社会控制的关系 | 第113-117页 |
第二节 行刑:以法律为主的社会控制 | 第117-128页 |
一、依靠法律手段的行刑活动 | 第118-123页 |
二、依靠多元手段的行刑活动 | 第123-128页 |
第三节 社会控制:研究行刑问题的有益视角 | 第128-132页 |
第四章 法律移植:中国行刑制度的发展路径 | 第132-160页 |
第一节 我国行刑法律移植的背景 | 第132-139页 |
一、中国场景中的法律移植 | 第132-135页 |
二、我国行刑法律移植的必要性 | 第135-139页 |
第二节 我国行刑法律移植的现状、过程和特点 | 第139-149页 |
一、我国行刑法律移植的现状 | 第139-143页 |
二、我国行刑法律移植的过程 | 第143-146页 |
三、我国行刑法律移植的特点 | 第146-149页 |
第三节 我国行刑法律移植的路径 | 第149-160页 |
一、行刑制度移植与行刑文化移植的协调 | 第149-154页 |
二、外来行刑制度与“本土资源”的协调 | 第154-160页 |
第五章 行刑文明:中国行刑改革的价值诉求 | 第160-186页 |
第一节 行刑文明的含义和必要性 | 第161-171页 |
一、文明与行刑文明 | 第161-167页 |
二、行刑文明的必要性 | 第167-171页 |
第二节 行刑文明的基本要求 | 第171-180页 |
一、行刑法治 | 第172-176页 |
二、人权保障 | 第176-178页 |
三、防卫社会 | 第178-180页 |
第三节 行刑文明的实现途径 | 第180-186页 |
一、转变行刑观念 | 第180-183页 |
二、改良行刑体制 | 第183-186页 |
第六章 中国行刑制度改良的思考 | 第186-219页 |
第一节 中国行刑规律的整合 | 第187-192页 |
一、整体性行刑改良方案 | 第187-190页 |
二、社会控制、法律移植和行刑文明三者的关系 | 第190-192页 |
第二节 监狱行刑制度的改良 | 第192-208页 |
一、《监狱法》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备 | 第192-196页 |
二、监狱布局的调整与监狱设施的改善 | 第196-199页 |
三、教育刑、个别化及社会化处遇的深入开展 | 第199-204页 |
四、监狱警察队伍建设的加强 | 第204-206页 |
五、监狱职能的纯化与监狱企业的转型 | 第206-208页 |
第三节 社会行刑制度的发展 | 第208-219页 |
一、社会行刑理论研究的深化 | 第209-210页 |
二、社会行刑立法的完善 | 第210-212页 |
三、社会行刑管理体制的建构 | 第212-215页 |
四、社会行刑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 | 第215-217页 |
五、构建社会行刑的法律监督机制 | 第217-219页 |
结论 | 第219-2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20-228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228-229页 |
论文摘要 | 第229-232页 |
Abstract | 第232-237页 |
后记 | 第237-2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