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12页 |
前言 | 第12-16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6-50页 |
综述一 苏丹红Ⅰ检测研究进展 | 第16-26页 |
1 概况 | 第16-17页 |
2 理化特征 | 第17-19页 |
3 毒性 | 第19-20页 |
4 分析和检测 | 第20-24页 |
5 结语 | 第24-26页 |
综述二 柠檬黄色素的研究进展 | 第26-34页 |
1 概况 | 第26-27页 |
2 理化特征 | 第27页 |
3 合成及使用 | 第27-28页 |
4 毒性 | 第28页 |
5 分析和检测 | 第28-31页 |
6 展望 | 第31-34页 |
综述三 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 第34-42页 |
1 传统的单克隆抗体制备 | 第34-35页 |
2 基因工程及新型抗体 | 第35-36页 |
3 单克隆抗体研究新技术-DNA 免疫 | 第36-39页 |
4 单克隆抗体在实践中的应用 | 第39-42页 |
综述四 基因工程抗体研究进展 | 第42-50页 |
1 基因工程抗体类型 | 第42-45页 |
2 基因工程抗体库技术 | 第45-46页 |
3 基因工程抗体的应用 | 第46-50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50-150页 |
实验一 苏丹红Ⅰ完全抗原的制备与分析 | 第50-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2 结果 | 第53-56页 |
3 讨论 | 第56-60页 |
4 小结 | 第60-62页 |
实验二 苏丹红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及其特性 | 第62-7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70页 |
2 结果 | 第70-73页 |
3 讨论 | 第73-76页 |
4 小结 | 第76-78页 |
实验三 苏丹红Ⅰ单克隆抗体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78-8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8-80页 |
2 结果 | 第80-85页 |
3 讨论 | 第85-87页 |
4 小结 | 第87-88页 |
实验四 苏丹红Ⅰ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 第88-10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8-92页 |
2 结果 | 第92-96页 |
3 讨论 | 第96-98页 |
4 小结 | 第98-100页 |
实验五 抗苏丹红Ⅰ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100-11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0-104页 |
2 结果 | 第104-111页 |
3 讨论 | 第111-113页 |
4 小结 | 第113-114页 |
实验六 抗苏丹红Ⅰ单链抗体基因的表达及活性研究 | 第114-12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4-116页 |
2 结果 | 第116-117页 |
3 讨论 | 第117-120页 |
4 小结 | 第120-122页 |
实验七 柠檬黄色素完全抗原的制备及鉴定 | 第122-1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2-123页 |
2 结果 | 第123-125页 |
3 讨论 | 第125-126页 |
4 小结 | 第126-128页 |
实验八 柠檬黄色素单克隆抗体制备、纯化及其特性 | 第128-1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8页 |
2 结果 | 第128-129页 |
3 讨论 | 第129-131页 |
4 小结 | 第131-132页 |
实验九 柠檬黄色素单克隆抗体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132-1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32-133页 |
2 结果 | 第133-137页 |
3 讨论 | 第137-138页 |
4 小结 | 第138-140页 |
实验十 SudanⅠ-ScFv、Tar-ScFv 融合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研究 | 第140-1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40-142页 |
2 结果 | 第142-147页 |
3 讨论 | 第147-149页 |
4 小结 | 第149-150页 |
结论 | 第150-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4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64-165页 |
中文摘要 | 第165-169页 |
英文摘要 | 第169-175页 |
致谢 | 第175-177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177-179页 |
CURRICULUM VITAE | 第179-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