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农作物酸沉降“剂量—损失”响应模型研究
| 提要 | 第1-8页 |
| 1 绪论 | 第8-24页 |
| ·课题来源 | 第8页 |
|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8页 |
| ·酸沉降研究综述 | 第8-23页 |
| ·降雨离子组分分析 | 第9-10页 |
| ·酸沉降的形成机制 | 第10-12页 |
| ·酸沉降形成影响因素 | 第12-15页 |
| ·酸沉降的地域分布 | 第15-16页 |
| ·酸沉降模型模拟 | 第16-18页 |
| ·酸沉降对农作物的危害 | 第18-21页 |
| ·酸沉降对农作物影响损失估算 | 第21-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2 原理与方法 | 第24-47页 |
| ·几种典型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 | 第24-27页 |
| ·传统多元回归分析法 | 第24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24-25页 |
| ·灰色系统模型 | 第25页 |
| ·人工神经网络 | 第25-26页 |
|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 第26-27页 |
| ·偏最小二乘回归简介 | 第27-28页 |
| ·PLS 基本思想 | 第28-29页 |
| ·PLS 建模原理 | 第29-33页 |
| ·最佳主成分数的选择 | 第33-36页 |
| ·PL51 简化算法及建模思路 | 第36-41页 |
| ·PL51 简化算法 | 第36-40页 |
| ·建模思路 | 第40-41页 |
| ·回归模型检验 | 第41-43页 |
| ·拟合优度检验(R 检验) | 第41-42页 |
| ·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F 检验) | 第42-43页 |
| ·辅助分析 | 第43-45页 |
| ·精度分析 | 第43-44页 |
| ·X 与Y 之间的相关关系 | 第44-45页 |
| ·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分析 | 第45页 |
| ·小结 | 第45-47页 |
| 3 建立酸沉降“剂量—损失”响应模型 | 第47-61页 |
| ·PLS 回归模型建立 | 第47-56页 |
| ·多重相关性诊断 | 第47-48页 |
| ·确定提取成分的个数 | 第48页 |
| ·建立回归模型 | 第48-50页 |
| ·辅助分析 | 第50-56页 |
| ·模型拟合与检验 | 第56-59页 |
| ·模型拟合 | 第56-58页 |
| ·模型检验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1页 |
| 4 剂量—损失响应模型计算机程序化 | 第61-70页 |
| ·开发工具简介 | 第61-65页 |
| ·编程语言Visual Basic | 第61-62页 |
| ·程序创建过程 | 第62-65页 |
| ·模型软件的结构及简介 | 第65-69页 |
| ·系统结构框图 | 第65-66页 |
| ·模型的总体设计 | 第66-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5 结论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摘要 | 第76-81页 |
| ABSTRACT | 第81-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