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课题背景、研究方法和选题意义 | 第12-17页 |
| ·本文课题背景 | 第13-16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 ·国际国内研究状况与进展 | 第17-18页 |
| ·本文各部分的简要内容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围绕踏虎凿花一事追溯其成因 | 第20-42页 |
| ·湘西踏虎凿花背景 | 第20-22页 |
| ·剪纸与凿花 | 第20-21页 |
| ·凿花的作用和意义 | 第21页 |
| ·泸溪踏虎凿花 | 第21-22页 |
| ·湘西踏虎凿花的材料和工艺特点 | 第22-26页 |
| ·踏虎的凿花材料 | 第22-25页 |
| ·踏虎凿花的工艺流程 | 第25-26页 |
| ·追溯踏虎凿花的历史成因 | 第26-41页 |
| ·绝域殊方的特殊环境,形成其基础条件 | 第26-29页 |
| ·博大精深的中华哲学,升华其精神境界 | 第29-31页 |
| ·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沉淀其文化底蕴 | 第31-34页 |
| ·神秘瑰丽的民俗信仰,积累其感性素材 | 第34-38页 |
| ·同根之源的姊妹艺术,拓宽其实现途径 | 第38-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围绕踏虎凿花的载体分析其题材和种类形式 | 第42-52页 |
| ·踏虎凿花的载体 | 第42-43页 |
| ·凿花的物质载体 | 第42页 |
| ·凿花的精神载体 | 第42-43页 |
| ·凿花的表征 | 第43页 |
| ·踏虎凿花的题材内容 | 第43-47页 |
| ·图腾崇拜题材凿花 | 第43-46页 |
| ·神灵崇拜题材凿花 | 第46页 |
| ·生肖崇拜题材凿花 | 第46-47页 |
| ·自然崇拜题材凿花 | 第47页 |
| ·踏虎凿花的种类形式 | 第47-50页 |
| ·张贴的装饰凿花 | 第47-48页 |
| ·刺绣底样的衣饰凿花 | 第48-49页 |
| ·驱邪除恶的傩面凿花 | 第49-50页 |
| ·与时俱进的主题性凿花 | 第50页 |
| 小结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围绕踏虎凿花的艺术形式透析其造型要素和艺术构成规律 | 第52-70页 |
| ·踏虎凿花的主要造型要素 | 第52-62页 |
| ·凝练的单元形符号 | 第53-56页 |
| ·具象的题材符号 | 第56-60页 |
| ·踏虎凿花的主要纹饰 | 第60-62页 |
| ·踏虎凿花的符号构成特征 | 第62-65页 |
| ·以面共形 | 第62-63页 |
| ·以线系情 | 第63-64页 |
| ·以点缀饰 | 第64-65页 |
| ·踏虎凿花艺术形式规律 | 第65-68页 |
| ·适形饱满的构图 | 第65-66页 |
| ·对称与平衡的布局 | 第66-67页 |
| ·对比与调和的并置 | 第67-68页 |
| ·节奏和韵律的意境 | 第68页 |
| 小结 | 第68-70页 |
| 第五章 围绕踏虎凿花的自然之韵与艺术之美诠释其艺术心理学特征 | 第70-80页 |
| ·踏虎凿花视觉语言的艺术心理学阐释——形式和谐 | 第70-74页 |
| ·完形与图底关系的运用 | 第70-71页 |
| ·契合图形所产生的矛盾和谐 | 第71-72页 |
| ·线线相系所产生的心理联系 | 第72-73页 |
| ·图形的视觉对称、平衡带来的心理平和 | 第73-74页 |
| ·共用形、复合形、对称形、适合形的和谐穿插 | 第74页 |
| ·踏虎凿花题材的艺术心理学阐释——意蕴吉祥 | 第74-79页 |
| ·民族图腾“蝴”“福”元素的巧妙衔接——谐音吉祥的文字 | 第74-76页 |
| ·神灵崇拜——驱邪吉祥的傩面 | 第76-77页 |
| ·动物崇拜——福瑞吉祥的生肖 | 第77-78页 |
| ·生活题材——寓意吉祥的物象组合 | 第78-79页 |
| 小结 | 第79-80页 |
| 第六章 踏虎凿花与同题材剪纸进行同质异构特征比较 | 第80-90页 |
| ·踏虎凿花中的《蝴蝶系列》与剪纸中《蝴蝶系列》的比较 | 第81-83页 |
| ·主体元素和艺术形式的共性 | 第81-82页 |
| ·踏虎凿花《蝴蝶系列》的个性特征 | 第82-83页 |
| ·踏虎凿花中《生肖》与其它剪纸中《生肖》的比较 | 第83-84页 |
| ·主体元素和艺术形式的共性 | 第83-84页 |
| ·踏虎生肖凿花的个性特征 | 第84页 |
| ·踏虎凿花作为刺绣底样与其它同形式刻纸之比较 | 第84-87页 |
| ·作为底样范畴与其它刻纸的比较 | 第84-85页 |
| ·作为刺绣底样与其它刻纸比较 | 第85-87页 |
| ·踏虎凿花体现的手工艺术思想特征 | 第87-88页 |
| ·文化思想层面——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 第87-88页 |
| ·设计技巧层面——适形达意,巧法造化 | 第88页 |
| ·技术美学层面——观物取象,以形传情 | 第88页 |
| 小结 | 第88-90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90-98页 |
| ·意生于形形意相系——意象艺术的代表 | 第90-93页 |
| ·意生于形——踏虎凿花符号产生的形态根源 | 第91-92页 |
| ·形意相系——踏虎凿花符号形态间的联系 | 第92-93页 |
| ·对踏虎凿花转型的思考 | 第93-96页 |
| ·苗族踏虎凿花的现状 | 第93页 |
| ·苗族服饰变迁中凿花的转型 | 第93-94页 |
| ·时代变革下踏虎凿花的新生 | 第94-96页 |
| ·踏虎凿花艺术形式规则对剪纸艺术发展的影响 | 第96-98页 |
| 附表一 踏虎凿花中的抽象几何形符号一览表 | 第98-100页 |
| 附表二 踏虎凿花中的具象题材符号一览表 | 第100-103页 |
| 附表三 踏虎凿花中的主要纹样符号一览表 | 第103-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 附录 | 第107-108页 |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