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22页 |
·材料 | 第14-18页 |
·方法 | 第18-22页 |
·RSV病毒悬液制备及毒性检测 | 第18页 |
·SD大鼠RSV感染模型的建立 | 第18-19页 |
·观察指标 | 第19页 |
·HE染色光镜观察支气管肺的病理改变 | 第19页 |
·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RSVmRNA的表达 | 第19-20页 |
·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气道SYN、NF的表达 | 第20页 |
·转录因子活性芯片初筛调控气道神经可塑性的关键转录因子 | 第20-21页 |
·Western blot分析EGR-1的表达: | 第21页 |
·统计方法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22-34页 |
·RSV感染滴定结果 | 第22页 |
·RSV感染对大鼠一般状况的影响 | 第22-24页 |
·大鼠气道反应性的测定 | 第24-25页 |
·HE染色光镜病理检查 | 第25页 |
·原位杂交(ISH)检测RSV mRNA的存在 | 第25页 |
·免疫组化检测SD大鼠气道突触素、神经丝的表达 | 第25-26页 |
·免疫组化检测C7-T5背根神经节SYN、NF的表达 | 第26-27页 |
·转录因子活性芯片对调控气道神经可塑性的细胞内关键转录因子进行初步筛选 | 第27-29页 |
·RSV反复感染致肺组织、T7-T5背根节EGR1含量变化情况 | 第29-34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4-40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综述 | 第4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