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课题的来源与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 ·图论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露天开采境界优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 第11-12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本章小节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图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 第14-22页 |
| ·图的概念 | 第14-15页 |
| ·图的存储 | 第15-21页 |
| ·数组表示法 | 第16-18页 |
| ·邻接表 | 第18-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树及其应用 | 第22-32页 |
| ·树的运算和存储 | 第22-26页 |
| ·树的基本运算 | 第22-23页 |
| ·树的存储 | 第23-26页 |
| ·二叉树的存储和遍历 | 第26-31页 |
| ·二叉树的存储 | 第26-28页 |
| ·二叉树遍历 | 第28-29页 |
| ·树与二叉树的转换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露天矿优化的几何约束 | 第32-41页 |
| ·边坡稳定性分析概述 | 第32-35页 |
| ·露天矿边坡工程的发展概况 | 第32-33页 |
| ·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类型 | 第33-34页 |
| ·影响边坡工程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 第34-35页 |
| ·边坡稳定分析的主要方法 | 第35-40页 |
| ·极限平衡方法 | 第35-37页 |
| ·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37-39页 |
| ·可靠性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露天矿经济合理性分析 | 第41-63页 |
| ·概述 | 第41页 |
| ·经济合理剥采比 | 第41-45页 |
| ·手工法确定最终开采境界 | 第45-54页 |
| ·基本原理 | 第45-48页 |
| ·应用线段比法与面积比法确定最终开采境界 | 第48-51页 |
| ·应用品位-剥采比关系设计最终境界 | 第51-54页 |
| ·计算机优化方法中的价值模型 | 第54-62页 |
| ·地质数据库 | 第54-56页 |
| ·样品数据基本统计和变异性分析 | 第56-59页 |
| ·地质实体模型和块段模型赋值 | 第59-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基于图论的LG法的核心算法及程序设计 | 第63-81页 |
| ·露天开采境界优化算法研究现状 | 第63-65页 |
| ·初始图的形成 | 第65-68页 |
| ·数据遍历优化 | 第68-73页 |
| ·连通图的深度优先搜索遍历 | 第68-70页 |
| ·连通图的广度优先搜索遍历 | 第70-72页 |
| ·LG图论法中有向图搜索遍历 | 第72-73页 |
| ·LERCHS-GROSSMANN图论法(LG图论法)算法过程 | 第73-80页 |
| ·基本概念 | 第73-75页 |
| ·树的正则化 | 第75-76页 |
| ·图论法境界优化定理及算法 | 第76-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七章 露天境界优化实例分析 | 第81-88页 |
| ·某铜矿露天境界优化参数的确定 | 第81-83页 |
| ·实际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 | 第83-87页 |
| ·确定底部开采水平 | 第83-84页 |
| ·露天矿设计参数设置 | 第84-85页 |
| ·露天坑实体化 | 第85-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第八章 全文结论与建议 | 第88-90页 |
| ·结论 | 第88页 |
| ·展望 | 第88-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附: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