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缩略语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医学超声诊断技术 | 第12-16页 |
·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现状 | 第12-13页 |
·临床医学超声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医学超声图像分析中的关键问题 | 第13-16页 |
·产科超声诊断技术 | 第16-18页 |
·产科超声诊断技术现状 | 第16页 |
·产科超声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热点 | 第16-18页 |
·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18-20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20-21页 |
·论文结构 | 第21-23页 |
第2章 基于各向异性扩散的图像降噪 | 第23-54页 |
·各向异性扩散降噪方法概述 | 第23-32页 |
·Perona-Malik模型 | 第23-25页 |
·针对普通噪声的改进模型 | 第25-28页 |
·针对斑点噪声的改进模型 | 第28-32页 |
·核各向异性扩散模型 | 第32-39页 |
·核方法 | 第32-33页 |
·KAD原理 | 第33-34页 |
·KAD实现 | 第34-35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5-39页 |
·基于EM算法的SRAD参数估计 | 第39-46页 |
·EM算法原理 | 第40-41页 |
·二状态瑞利、高斯混合模型 | 第41-43页 |
·基于EM算法的二状态瑞利、高斯混合分布分解 | 第43-44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4-46页 |
·Contourlet域的复扩散模型(CTCD) | 第46-53页 |
·非降采样Contourlet变换 | 第47-49页 |
·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复扩散 | 第49-51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1-53页 |
·讨论及小结 | 第53-54页 |
第3章 基于模糊聚类的图像分割 | 第54-85页 |
·基于模糊聚类的图像分割方法概述 | 第54-57页 |
·FCM聚类算法 | 第54-55页 |
·改进的FCM算法 | 第55-57页 |
·结合斑点噪声滤波和亮度不均匀补偿的二维模糊聚类超声图像分割方法 | 第57-72页 |
·二维模糊聚类2DFCM | 第57-60页 |
·二维匀质模糊聚类2DHFCM | 第60-63页 |
·DHFCM算法实现 | 第63-65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5-72页 |
·基于模糊聚类的其它自然和医学图像分割新方法 | 第72-83页 |
·针对脉冲噪声的快速二维模糊聚类 | 第72-76页 |
·结合噪声滤波及纹理特征的多信息模糊聚类分子成像图分割方法 | 第76-83页 |
·讨论及小结 | 第83-85页 |
第4章 胎重预测方法 | 第85-105页 |
·胎重预测意义及现状 | 第85-86页 |
·现有的预测胎重方法概述 | 第86-90页 |
·回归分析法 | 第87-88页 |
·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 | 第88-90页 |
·基于模糊支持向量回归的胎重预测新方法 | 第90-96页 |
·支持向量回归SVR | 第90-91页 |
·模糊支持向量回归FSVR | 第91-93页 |
·模糊策略 | 第93-94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FSVR模型优化 | 第94-96页 |
·FSVR胎重预测的实现 | 第96页 |
·胎重预测结果的评价与比较 | 第96-104页 |
·胎重预测结果评价标准 | 第97页 |
·对标准数据集胎重预测结果的比较 | 第97-100页 |
·对低体重儿数据集胎重预测结果的比较 | 第100-104页 |
·讨论及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5章 产科超声图像自动测量及胎重预测 | 第105-119页 |
·数据分析 | 第105-106页 |
·技术背景 | 第106-108页 |
·产科超声图像自动测量系统 | 第108-114页 |
·头部参数和腹围的测量 | 第108-112页 |
·股骨测量 | 第112-114页 |
·程序测量与手动测量的系统比较 | 第114-115页 |
·基于程序测量及手动测量的胎重预测比较 | 第115-118页 |
·讨论及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6章 产前超声辅助诊断系统 | 第119-124页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19-122页 |
·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 | 第122-123页 |
·讨论及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7章 讨论和展望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 第134-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