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一) 知识溢出理论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二) 产业集群下的知识溢出效应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三) 研究内容与实证方法 | 第14页 |
(四) 知识溢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 第14-15页 |
三、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四、 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基于子公司间的知识溢出效应的理论研究 | 第19-30页 |
一、 知识溢出效应概念的界定 | 第19-22页 |
(一) 知识溢出效应分类 | 第19-21页 |
(二) 知识溢出的特性 | 第21-22页 |
二、 子公司间知识溢出的原因 | 第22-25页 |
(一) 知识溢出产生的原因 | 第22-24页 |
(二) 子公司间知识溢出产生的原因 | 第24-25页 |
三、 子公司间知识溢出的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一) 环境因素 | 第25-26页 |
(二) 结构性因素 | 第26-27页 |
四、 子公司间知识溢出的途径分析 | 第27-30页 |
(一) 集群内企业间人员的流动 | 第27页 |
(二) 正式或非正式的协作研发 | 第27-29页 |
(三) 集群内企业间的非正式交流 | 第29-30页 |
第三章 H 汽车集团公司下子公司间知识溢出的现状分析 | 第30-39页 |
一、 H 集团公司中中资和外资子公司间知识溢出的现状分析 | 第30-32页 |
(一) 中资和外资子公司间溢出的专业化效应 | 第30-31页 |
(二) 中资和外资子公司间溢出的合作效应 | 第31页 |
(三) 中资和外资子公司间学习和创新效应 | 第31-32页 |
二、 基于 SECI 模型分析的知识溢出模式 | 第32-35页 |
(一) SECI 模型的基本内涵 | 第32-34页 |
(二) 基于 SECI 模型的知识溢出效应分析 | 第34-35页 |
三、 集团公司下的子公司间的知识溢出的制约因素 | 第35-39页 |
(一) 企业对于溢出知识的吸收能力 | 第35-36页 |
(二) 政府政策的约束 | 第36-37页 |
(三) 市场竞争的约束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促进 H 集团公司下的子公司间的知识溢出的对策 | 第39-44页 |
一、 通过知识溢出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 | 第39-41页 |
(一) 企业自我定位合理,建立知识交流系统 | 第39页 |
(二) 树立健康的竞争意识,保持知识溢出渠道畅通 | 第39-40页 |
(三) 加强自我创新,提高企业对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 | 第40-41页 |
(四) 合理规范知识,保持知识溢出的动态平衡 | 第41页 |
二、 提高子公司对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 | 第41-42页 |
三、 政府的扶持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一、 结论 | 第44页 |
二、 对未来的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 | 第49页 |
一、 基本情况 | 第49页 |
二、 教育背景 | 第49页 |
三、 学术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