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 第8页 |
·发展城市边缘区是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渠道 | 第8-9页 |
·我国城市边缘区发展的现状 | 第9页 |
·我国城市边缘区的建设缺乏正确的规划指导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研究的原因、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的原因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与城市边缘区相关的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小结 | 第15-16页 |
2 基础理论回顾 | 第16-21页 |
·与城市边缘区相关的理论 | 第16-17页 |
·城市边缘区划分的方法与原则 | 第17-20页 |
·城市边缘区划分的原则 | 第17-18页 |
·城市边缘区划分的方法 | 第18-20页 |
·有关学者关于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界定 | 第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3 南昌市城市边缘区空间形态发展演变概况 | 第21-29页 |
·城市边缘区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 第21-23页 |
·城市边缘区的概念与内涵 | 第21-22页 |
·城市边缘区的特征 | 第22-23页 |
·南昌市城市边缘区基本概况 | 第23-25页 |
·南昌城市边缘区空间形态发展演变及界定 | 第25-28页 |
·南昌市城市边缘区空间形态发展演变 | 第25-27页 |
·南昌市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界定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4 南昌市城市边缘区空间形态发展演变的驱动力分析 | 第29-42页 |
·城市发展的经济因素分析 | 第29-31页 |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形态 | 第29-30页 |
·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城市边缘区空间形态 | 第30-31页 |
·交通及通讯技术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31-34页 |
·交通因素对边缘区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31-33页 |
·信息产业的发展为边缘区带来新的机遇 | 第33-34页 |
·地价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利用级差地租调整土地开发 | 第34-35页 |
·土地利用性质的改变,使城市边缘区呈现出多元化的空间形态 | 第35-36页 |
·城郊关系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区位因素分析 | 第37-39页 |
·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城市边缘区所具有的边缘效应 | 第37-38页 |
·城市边缘区特殊的区位因素导致了其发展变化的独特性 | 第38-39页 |
·居民文化心理与行为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政策与规划力量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政策与规划力量对城市边缘区的影响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5 南昌市城市边缘区空间形态发展演变面临的问题研究 | 第42-53页 |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边缘区自然资源保护间的矛盾分析 | 第42-45页 |
·城市的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 | 第42-44页 |
·城市的发展与保护森林资源之间的矛盾 | 第44-45页 |
·生态环境的恶化 | 第45-48页 |
·水域环境的恶化 | 第45-47页 |
·农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 第47-48页 |
·乡村景观的破坏 | 第48-51页 |
·聚落景观的破坏 | 第49-50页 |
·人文景观的破坏 | 第50页 |
·自然景观的破坏 | 第50-51页 |
·规划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 第51-52页 |
·城市总体规划与市域规划为主城利益而牺牲边缘区利益 | 第51-52页 |
·城市形态与农村形态交叉,导致规划管理难度加大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6 南昌市城市边缘区未来发展的建议及发展趋势 | 第53-65页 |
·南昌市城市边缘区未来发展的建议 | 第53-58页 |
·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 第53-54页 |
·南昌市城市边缘区未来发展的建议 | 第54-58页 |
·南昌市城市边缘区的发展趋势 | 第58-64页 |
·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张模式 | 第58-62页 |
·南昌市城市边缘区未来的发展趋势 | 第62-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7 结论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图表目录 | 第70-73页 |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