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课题来源 | 第9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小结 | 第13-14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矿产资源型城市产业接续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21页 |
·矿产资源型城市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矿产资源型城市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 第16-17页 |
·矿产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17页 |
·产业结构转型的一般理论 | 第17-19页 |
·产业的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产业结构转型的基本内涵 | 第18-19页 |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 第19-21页 |
·主导产业的概念及特征 | 第19页 |
·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 第19-21页 |
3 徐州矿产资源型城市产业接续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第21-37页 |
·徐州市产业接续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21-24页 |
·区位状况 | 第21-22页 |
·生态环境 | 第22页 |
·社会环境 | 第22页 |
·政策环境 | 第22-23页 |
·煤炭产业环境 | 第23-24页 |
·徐州市产业接续的内部环境分析 | 第24-30页 |
·地区生产总值 | 第24-25页 |
·人民生活水平 | 第25-26页 |
·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均衡性 | 第26-29页 |
·三次产业发展 | 第29-30页 |
·徐州市产业接续的 SWOT 分析 | 第30-37页 |
·优势分析 | 第30-31页 |
·劣势分析 | 第31-34页 |
·机会分析 | 第34-35页 |
·威胁分析 | 第35-37页 |
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徐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及产业接续方向研究 | 第37-49页 |
·产业结构一般理论 | 第37-40页 |
·产业结构的理论渊源与演进规律 | 第37-38页 |
·产业结构的优化 | 第38-40页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徐州三次产业结构分析模型 | 第40-47页 |
·三次产业结构分析模型的构建 | 第40-42页 |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下的徐州市三次产业结构研究 | 第42-47页 |
·徐州市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研究 | 第47-49页 |
·徐州市产业接续方向的确定 | 第47页 |
·徐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研究 | 第47-49页 |
5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徐州市接续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 第49-59页 |
·矿产资源型城市接续主导产业选择标准的确定 | 第49-50页 |
·环境标准 | 第49页 |
·区域竞争优势标准 | 第49页 |
·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标准 | 第49-50页 |
·产业结构合理、数量适度标准 | 第50页 |
·内外资源优化配置相结合的标准 | 第50页 |
·动态发展标准 | 第50页 |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接续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的研究 | 第50-53页 |
·接续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1-52页 |
·接续主导产业选择的灰色聚类模型构建 | 第52-53页 |
·灰色聚类模型在徐州市接续主导产业选择中的实证研究 | 第53-59页 |
·徐州矿产资源型城市接续主导产业的确定 | 第53-57页 |
·徐州矿产资源型城市接续主导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研究 | 第57-59页 |
6 徐州矿产资源型城市产业接续的对策研究 | 第59-62页 |
·面向产业接续的三次产业调整对策 | 第59-60页 |
·提高劳动力流动速度,优化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源配置 | 第59页 |
·推动产业链延伸,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 第59页 |
·构建“区域联盟”,促进内外资源优化配置 | 第59-60页 |
·推进接续主导产业发展的行业对策 | 第60-62页 |
·重点发展主导产业,优化现有产业结构 | 第60页 |
·巩固装备制造业与电器机械行业的主导产业地位 | 第60页 |
·以优势产业为基础,推动潜力产业发展 | 第60-61页 |
·拓展资源产业链,培育潜力产业 | 第61页 |
·打造绿色新能源产业,培育新型替代产业 | 第61页 |
·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第三产业跨越式发展 | 第61-62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创新点 | 第63页 |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第66-67页 |
详细摘要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