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7-17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8-13页 |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8-10页 |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 第10-13页 |
·简单评价 | 第13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2章 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新型工业化的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工业化的内涵 | 第17-18页 |
·工业化的特征 | 第18页 |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 第18-19页 |
·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区别 | 第19-20页 |
·新型工业化的特点 | 第20-21页 |
·城市化的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城市化的内涵 | 第21-22页 |
·城市化的特征 | 第22-23页 |
第3章 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机制 | 第23-28页 |
·协调、发展与协调机制 | 第23页 |
·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23-24页 |
·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特征 | 第24-25页 |
·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 | 第25-28页 |
·新型工业化促进城市化机制 | 第25-26页 |
·城市化推动新型工业化机制 | 第26-27页 |
·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互动机制图 | 第27-28页 |
第4章 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程度的度量 | 第28-32页 |
·现有的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标准及其评价 | 第28-29页 |
·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度模型 | 第29-32页 |
·选择评价指标应遵循的原则 | 第29-30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0-32页 |
第5章 关中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 第32-42页 |
·关中地区基本情况 | 第32-33页 |
·分析方法及过程 | 第33-37页 |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33-34页 |
·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综合发展指数的计算 | 第34-35页 |
·协调发展度的计算 | 第35-36页 |
·协调发展类型的判别 | 第36-37页 |
·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关中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39-42页 |
·进行空间结构完善,优化空间布局 | 第39页 |
·优先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 第39-40页 |
·优化工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与升级 | 第40页 |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新型工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 第40-41页 |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 第41页 |
·加快工业经济所有制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微观经济主体 | 第41-4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