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张翥其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张翥的籍贯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张翥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张翥的交游 | 第13-18页 |
一 江南文士 | 第13-15页 |
二 大都文人集团 | 第15-16页 |
三 方外友人 | 第16-17页 |
四 其他 | 第17-18页 |
第四节 张翥的思想倾向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张翥的文学主张和《蜕岩词》的版本流传 | 第21-25页 |
第一节 张翥的文学主张和诗文风格 | 第21-23页 |
第二节 《蜕岩词》的版本流传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把江北江南,今愁往恨,尽入断肠句”——蜕岩词的思想内容 | 第25-38页 |
第一节 “词言志”浅述 | 第25-30页 |
第二节 蜕岩词的思想内容 | 第30-38页 |
一 吟风弄月的风流雅致和恋旧情结 | 第31-33页 |
二 迟暮之感 | 第33-35页 |
三 隐逸情怀 | 第35-37页 |
四 “病”、“酒”情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蜕岩词的艺术特色 | 第38-56页 |
第一节 稳定化的中性风格和“西风染就”的老成境界 | 第38-45页 |
一 深醇工雅,集骚雅词派之大成 | 第39-41页 |
二 浪漫主义色彩 | 第41-43页 |
三 旷放、豪气——和苏辛一脉的渊源 | 第43-45页 |
四 稳定化的中性风格 | 第45页 |
第二节 “沉水浓薰,蜂黄淡染,自有绝尘香韵”——蜕岩词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 第45-50页 |
一 工炼的唯美倾向 | 第45-47页 |
二 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 | 第47-50页 |
第三节 蛇灰蚓线,中有理脉——蜕岩词的章 | 第50-53页 |
第四节 词写本题,韵谐律协 | 第53-55页 |
第五节 蜕岩词中的谐趣 | 第55-56页 |
第五章 蜕岩词的地位和影响 | 第56-59页 |
第一节 “元朝冠冕”——蜕岩词的地位 | 第56-57页 |
第二节 “烟荒雨暗,寂寞抱香死”——蜕岩词的影响 | 第57-59页 |
附录:张翥年谱 | 第59-76页 |
注释 | 第76-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