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5页 |
1 统计优化技术在微生物发酵中的应用 | 第12-21页 |
·均匀设计法 | 第12-13页 |
·最陡爬坡法 | 第13-14页 |
·析因设计法 | 第14-17页 |
·全因子设计 | 第14页 |
·部分因子设计 | 第14-15页 |
·Plackett-Burman设计 | 第15-17页 |
·响应面法 | 第17-21页 |
·中心组合设计法 | 第17-19页 |
·Box-Behnken设计法 | 第19-21页 |
2 层析技术在物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 第21-25页 |
·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及其应用 | 第22-23页 |
·凝胶层析技术及其应用 | 第23-25页 |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及其应用 | 第25页 |
3 物质结构鉴别中常用的技术 | 第25-29页 |
·紫外吸收光谱 | 第25-26页 |
·红外吸收光谱 | 第26页 |
·质谱 | 第26-28页 |
·核磁共振 | 第28-29页 |
4 短短芽孢杆菌及其产生的抗菌物质 | 第29-33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3-35页 |
第二章 短短芽孢杆菌XDH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5-4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5-38页 |
·菌株 | 第35页 |
·培养基 | 第35页 |
·培养条件 | 第3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5-36页 |
·抗菌物质效价的测定 | 第36页 |
·双层平板的制备 | 第36页 |
·效价的测定 | 第36页 |
·XDH菌株发酵培养基优化试验 | 第36-37页 |
·Plackett-Burman(PB)试验设计 | 第36页 |
·最陡爬坡试验 | 第36-37页 |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 | 第37页 |
·验证试验 | 第37页 |
·XDH菌株发酵条件优化 | 第37-38页 |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 | 第37页 |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 | 第37页 |
·验证试验 | 第37-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XDH菌株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38-42页 |
·XDH菌株发酵主要影响因素的筛选 | 第38-39页 |
·最陡爬坡试验 | 第39页 |
·培养基的优化 | 第39-42页 |
·优化结果的验证 | 第42页 |
·XDH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2-45页 |
·影响发酵产量的关键因子确定 | 第42-43页 |
·关键因子对产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优化结果的验证 | 第45页 |
3 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短短芽孢杆菌XDH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 | 第47-5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7-51页 |
·材料 | 第47-48页 |
·菌株 | 第47页 |
·培养基 | 第47页 |
·培养条件 | 第4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7-48页 |
·主要试验材料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51页 |
·抗菌物质生物活性的检测和效价的测定 | 第48页 |
·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 | 第48-51页 |
·抗菌物质的硫酸铵盐析 | 第48页 |
·抗菌物质的CM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层析 | 第48-50页 |
·抗菌物质的Sephadex G-25柱层析 | 第50页 |
·抗菌物质的HPLC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50页 |
·抗菌物质的制备高效液相色谱 | 第50-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7页 |
·抗菌物质的CM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结果 | 第51页 |
·抗菌物质的Sephadex G25分子筛层析结果 | 第51-52页 |
·抗菌物质的HPLC分析结果 | 第52-54页 |
·抗菌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制备结果 | 第54-57页 |
3 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短短芽孢杆菌XDH抗菌物质的性质研究 | 第59-6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9-61页 |
·材料 | 第59-60页 |
·菌株 | 第59页 |
·培养基 | 第59页 |
·培养条件 | 第5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9-60页 |
·方法 | 第60-61页 |
·抗菌物质粗物的全波长扫描 | 第60页 |
·抗菌物质粗物的茚三酮反应和双缩脲反应 | 第60页 |
·抗菌物质的捷克八溶剂纸层析 | 第60-61页 |
·抗菌物质的pH纸层析 | 第61页 |
·抗菌物质B组分的质谱及核磁共振测定 | 第61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1-65页 |
·抗菌物质粗物的紫外全扫描结果 | 第61-62页 |
·抗菌物质粗物的茚三酮反应和双缩脲反应 | 第62页 |
·抗菌物质的捷克八溶剂纸层析结果 | 第62-63页 |
·抗菌物质的pH纸层析结果 | 第63页 |
·抗菌物质B组分的质谱及核磁共振分析 | 第63-65页 |
3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6-71页 |
1 讨论 | 第66-69页 |
·抗菌物质发酵培养基与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66页 |
·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 | 第66-67页 |
·抗菌物质的性质研究 | 第67-69页 |
2 结论 | 第69-71页 |
·抗菌物质发酵培养基与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69页 |
·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 | 第69页 |
·抗菌物质的性质研究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附录一 试验中的源程序 | 第77-81页 |
1 响应面分析CCD试验设计SAS分析的源程序 | 第77页 |
2 HPLC分析程序文件 | 第77-78页 |
3 AKTA Explore10程序 | 第78-81页 |
附录二 微生物药物筛选流程 | 第81-82页 |
附录三 XDH菌株对几株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 第82-83页 |
附录四 抗菌物质B组分的核磁共振氢谱 | 第83-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