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绪论 | 第10-12页 |
| 第二章:背景 | 第12-13页 |
| 第三章:研究目的及研究计划 | 第13-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计划 | 第13-15页 |
| ·、文字资料搜集及图片资料搜集 | 第13页 |
| ·、实地调查 | 第13页 |
| ·、对目前中国城市的无障碍公交站的实地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 第13页 |
| ·、民意调查 | 第13-14页 |
| ·、研究及分析 | 第14-15页 |
| 第四章:讨论 | 第15-22页 |
| ·、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的由来 | 第15页 |
| ·、什么是障碍 | 第15页 |
| ·、人文环境的无障碍 | 第15-18页 |
| ·、无障碍理念 | 第15-16页 |
| ·、法律制度与无障碍 | 第16页 |
| ·、教育与无障碍 | 第16页 |
| ·、无障碍标识 | 第16-17页 |
| ·、视力残疾者无障碍标识 | 第17页 |
| ·、肢体残疾者无障碍标识 | 第17页 |
| ·、无障碍环境 | 第17-18页 |
| ·、国际通用的无障碍设计标准大致有六个方面 | 第18页 |
| ·、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现状 | 第18页 |
| ·、我国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法规、政策 | 第18-19页 |
|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 ·、现今通用的个人移动辅助器具 | 第19-21页 |
| ·、本章总结 | 第21-22页 |
| 第五章:国内无障碍公交站的相关研究 | 第22-45页 |
| ·、目前现有公交站类型分类 | 第22页 |
| ·、国内无障碍设施建设概况 | 第22-23页 |
| ·、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概况 | 第22页 |
| ·、天津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概况 | 第22页 |
| ·、广州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概况 | 第22-23页 |
| ·、香港特别行政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概况 | 第23页 |
| ·、全国大型城市无障碍公交站基本建设情况对照 | 第23-25页 |
| ·、现今中国残疾人人口比例分析 | 第25-27页 |
| ·、公交车站无障碍设计的实际运用 | 第27-28页 |
| ·、目前中国各大城市智能公交站的发展现状和实际使用情况 | 第28-29页 |
| ·、公交专用道的规划对公交站设计的影响及其评价方法 | 第29页 |
| ·、公交车辆运行速度计算 | 第29-30页 |
| ·、路段行驶 | 第29-30页 |
| ·、交叉口延误 | 第30页 |
| ·、停靠站停车服务 | 第30页 |
| ·、评价分析 | 第30页 |
| ·、结论 | 第30页 |
| ·、公交运营线路的数量 | 第30页 |
| ·、站点数据分析 | 第30-32页 |
| ·、各城市公交车站设计、及公交站牌、路线图分析 | 第32-40页 |
| ·丹麦 根本哈根市区内公交站牌 | 第32-34页 |
| ·香港 尖沙嘴 公交站站牌 | 第34-35页 |
| ·德国公交站 | 第35页 |
| ·美国公交站 | 第35页 |
| ·天津滨海新区 泰达公交车站 | 第35-36页 |
| ·特色化公交站设计 | 第36-40页 |
| ·、公交站中的无障碍设计 | 第40页 |
| ·、智能电子公交站牌的基本功能 | 第40-41页 |
| ·、目前中国国内城市交通道路的基本建设要求 | 第41-42页 |
| ·、《在减少老年人行动障碍中街道的设计和管理的至关重要性》 | 第42页 |
| ·、《在开放的环境中巴士站的资讯体验》 | 第42-44页 |
| ·、运行中的一些问题 | 第42-43页 |
| ·、网络 | 第43页 |
| ·、安装规范 | 第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本章总结 | 第44-45页 |
| 第六章:境外城市无障碍设计建设及无障碍公交站案例对比 | 第45-55页 |
| ·、国外无障碍设施建设概况 | 第45页 |
| ·、美国无障碍设施建设概况 | 第45页 |
| ·、欧洲无障碍设施建设概况 | 第45页 |
| ·、亚太地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概 | 第45页 |
| ·、美、日、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情况 | 第45-46页 |
| ·、国外城市无障碍公交站案例对比 | 第46-53页 |
| ·、英国曼彻斯特对无障碍设计的改善计划 | 第46-47页 |
| ·、为什么我们需要进一步的设 | 第46页 |
| ·、曼彻斯特的一些经验 | 第46-47页 |
| ·、谁来发展无障碍设计的体系、标准 | 第47页 |
| ·、改进设计会被哪些人使用 | 第47页 |
| ·、什么时候这些改进会被使 | 第47页 |
|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政府设施无障碍设计标准》 | 第47-49页 |
| ·、目的 | 第47页 |
| ·、应用 | 第47-48页 |
| ·、定义新的契约 | 第48页 |
| ·、定义中的重大革新 | 第48页 |
| ·、在特殊情况下不适用性 | 第48页 |
| ·、新增加的项目,以考虑 | 第48-49页 |
| ·、维修 | 第49页 |
| ·、紧急疏散计划 | 第49页 |
| ·、美国无障碍建设概况 | 第49-53页 |
| ·、无障碍立法 | 第49-50页 |
| ·、无障碍科研与教育 | 第50-51页 |
| ·、无障碍建筑 | 第51-52页 |
| ·、交通建筑无障碍的特点是 | 第52-53页 |
| ·、总结 | 第53-54页 |
| ·、本章总结 | 第54-55页 |
| 第七章 概念无障碍公交站设计分析 | 第55-64页 |
| ·、目前中国城市无障碍公交站中体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55页 |
| ·、公交站与人行道上导盲道之间的配合问题 | 第55页 |
| ·、公交站点交通出行信息量问题 | 第55页 |
| ·、将交互设计的概念引入无障碍公交站设计中的探讨 | 第55-56页 |
| ·、打破普通乘客在使用认知上的壁垒 | 第56页 |
| ·、模块化的无障碍公交站概念设计 | 第56-63页 |
| ·、对目前现有无障碍公交站进行符合中国国情及发展要求的改造计划 | 第56-60页 |
| ·、对未来无障碍公交站的全新概念设计 | 第60-63页 |
| ·、本章总结 | 第63-64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64-67页 |
| 鸣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及注释 | 第68-70页 |
| 附件 | 第70-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