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与控制模式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引言第12-14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页
   ·论文结构安排第13-14页
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概述第14-21页
   ·操作风险的定义第14-15页
   ·操作风险的分类第15-17页
     ·内部欺诈(Internal Fraud)第16页
     ·外部欺诈(External Fraud)第16页
     ·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风险(Clients Products and Business Practices)第16页
     ·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风险(Execution, Delivery and Process Management)第16-17页
     ·业务中断和系统错误风险(Business Disruption and System Failures)第17页
     ·雇员行为和工作场所安全风险(Employment Practices and Workplace Safety)第17页
     ·实体资产损坏(Damage to Physical Assets)第17页
   ·操作风险的特征第17-21页
     ·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第18页
     ·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第18-19页
     ·操作风险的特征第19-21页
3. 新巴塞尔协议对操作风险的要求第21-27页
   ·巴塞尔委员会与巴塞尔协议第21-22页
   ·新巴塞尔协议有关操作风险的提议第22-25页
     ·第一支柱第23-24页
     ·第二支柱第24-25页
     ·第三支柱第25页
   ·巴塞尔委员会对管理操作风险的建议第25-26页
   ·操作风险的近期发展第26-27页
4. 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成因比较分析第27-34页
   ·体制不同的两银行实例基本情况介绍第27-29页
     ·某外资银行概况第27-28页
     ·某中资银行概况第28-29页
   ·外资银行操作风险成因――以A 银行为例第29-30页
     ·主观因素第29页
     ·客观因素第29-30页
   ·中资银行操作风险成因――以B 银行为例第30-33页
     ·内部因素第30-32页
     ·外部因素第32-33页
   ·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成因的异同第33-34页
5. 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分析第34-50页
   ·RCSA 流程、操作风险政策和标准第34-41页
     ·RCSA 流程和操作风险政策简介第34-37页
     ·操作风险的分类第37-39页
     ·控制手段的种类第39-41页
   ·RCSA 流程第41-50页
     ·步骤一:确定全面内部控制环境第41-42页
     ·步骤二:鉴定“自上而下(Top-down)”的重要风险第42页
     ·步骤三:定义RCSA 实体及其行为和流程第42-43页
     ·步骤四:定义RCSA 实体控制中的重要风险第43-45页
     ·步骤五:制定关键的控制手段(人工的和自动的)第45-46页
     ·步骤六:对关键控制手段的评估和评级第46-47页
     ·步骤七:修正行为计划(Corrective Action Plan, CAP)第47页
     ·步骤八:对遗留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评级第47-48页
     ·步骤九:对RCSA 实体评级并报告RCSA 信息第48-50页
6. 中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的设计第50-63页
   ·我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及分类第50-51页
   ·中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第51-55页
     ·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构架设计的主要思路第51-52页
     ·中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组织构架的设计第52-55页
   ·操作风险的识别与评估第55-59页
     ·中资银行关于操作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定义第55页
     ·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第55-56页
     ·中资银行RCSA 流程设计第56-59页
   ·外资银行先进管理经验给我们的启发第59-63页
     ·统一的风险管理文化第59-60页
     ·清晰明确的风险管理框架第60-61页
     ·科学的风险管理流程第61-62页
     ·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技术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4页
后记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外汇市场干预
下一篇: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与经营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