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0-3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2-31页 |
一、突发公共事件及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理论阐述 | 第12-19页 |
二、国内外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研究文献述评 | 第19-23页 |
三、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形成的历史过程 | 第23-28页 |
四、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诱因 | 第28-31页 |
第二章 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在绵阳市抗震救灾中的成功实践 | 第31-42页 |
第一节 汶川地震救援的成功经验 | 第31-33页 |
第二节 “5·12”特大地震中绵阳的受灾情况和绵阳市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实施效果 | 第33-35页 |
第三节 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是绵阳市政府应急管理成功的基本保障 | 第35-38页 |
一、构建目标明确、层次分明、责任到位、覆盖全市的指挥管理体制,实现政府应急管理对全局的有效领导 | 第35-36页 |
二、构建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元的责任主体体制,落实属地责任制,实现政府应急管理对资源的有效整合 | 第36-37页 |
三、构建乡镇、街道、社区自救体制,发挥基层组织的独特优势,实现政府应急管理中灾民自救与自我管理 | 第37-38页 |
第四节 创新高效的运行机制是绵阳政府应急管理成功的关键措施 | 第38-42页 |
一、创新重大决策机制,确保决策高效和对时机的准确把握 | 第38页 |
二、创新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对舆论和社会稳定的切实掌控 | 第38-39页 |
三、创新监管机制,确保救灾钱物发放阳光操作和清正廉洁 | 第39-40页 |
四、创新动员机制,为救灾救援的快速性和有效性提供充分保障 | 第40-41页 |
五、创新重建机制,实现灾后科学重建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完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 第42-49页 |
第一节 国外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特点 | 第42-43页 |
一、公民的危机意识较为普及 | 第42页 |
二、中枢决策系统较为强大 | 第42页 |
三、组织结构较为健全 | 第42-43页 |
四、法律体系趋于完善 | 第43页 |
五、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 第43页 |
第二节 从绵阳抗震救灾实践看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43-45页 |
一、对自然灾害所形成的次生灾害的预测机制有待加强 | 第44页 |
二、极端条件下的应急管理预案尚不完善 | 第44页 |
三、救援物资储备水平和救援装备技术水平不高 | 第44-45页 |
第三节 思考与建议 | 第45-49页 |
一、强化对自然灾害及其所形成的次生灾害的预警机制,实现应急预案对次生灾害的全覆盖 | 第45页 |
二、研究制定极端条件下的灾害应急预案 | 第45-46页 |
三、组建复合型的救援队伍 | 第46-47页 |
四、科学布局避难所和救援物资储备中心 | 第47-48页 |
五、加大研制适应多种条件下的救援设备,提高救援装备技术水平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