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7-13页 |
第一节 过失相抵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 第7-9页 |
一、过失相抵的概念 | 第7-8页 |
二、过失相抵的构成要件 | 第8-9页 |
第二节 过失相抵与相关制度的区别 | 第9-11页 |
一、过失相抵与受害人过错 | 第9页 |
二、过失相抵与损益相抵 | 第9-10页 |
三、过失相抵与自甘冒险 | 第10页 |
四、过失相抵与因果关系中断 | 第10-11页 |
第三节 过失相抵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一、各种学说概述 | 第11-12页 |
二、笔者的观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过失相抵适用范围的限制 | 第13-21页 |
第一节 适用主体范围的限制 | 第13-19页 |
一、概述 | 第13-14页 |
二、各国立法实例 | 第14-18页 |
三、笔者的观点 | 第18-19页 |
第二节 适用领域范围的限制 | 第19-21页 |
一、概述 | 第19-20页 |
二、笔者的观点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过失相抵的效果及减免方法 | 第21-27页 |
第一节 过失相抵的效果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过失相抵的方法 | 第22-27页 |
一、确定过失相抵方法的重要意义 | 第22页 |
二、不同情形下确定过失相抵的方法 | 第22-27页 |
第四章 侵权行为受害人的过失相抵能力 | 第27-35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27页 |
第二节 有关受害人过失相抵能力的理论及司法实践 | 第27-29页 |
一、责任能力说 | 第27-28页 |
二、事理辨识能力说 | 第28页 |
三、客观说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本文理论取向——责任能力说 | 第29-33页 |
一、过失相抵制度的功能 | 第29-30页 |
二、受害人过错的认定标准 | 第30-31页 |
三、笔者的观点 | 第31-33页 |
第四节 对我国司法实践现状的评述及建议 | 第33-35页 |
一、我国的司法实践 | 第33-34页 |
二、笔者的观点 | 第34-35页 |
第五章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中的过失相抵 | 第35-42页 |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规则原则概论 | 第35-38页 |
一、国外关于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概述 | 第35-36页 |
二、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的演进与确立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各国交通事故责任中过失相抵之比较 | 第38-40页 |
一、各国相关立法 | 第38-39页 |
二、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节 交通事故责任中过失相抵的具体适用 | 第40-42页 |
一、机动车之间交通事故责任过失相抵的适用 | 第40页 |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交通事故责任中过失相抵的适用 | 第40-41页 |
三、互有损害交通事故责任中过失相抵的适用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