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2 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17-22页 |
·耕地保护的理论框架 | 第17-19页 |
·政策绩效评价的原理与方法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与耕地变化的关系研究 | 第22-28页 |
1 湖南省现状及城市化历程 | 第22-24页 |
·湖南省概况 | 第22-23页 |
·湖南省城市化历程 | 第23-24页 |
2 湖南省2006年-2010年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变化 | 第24-26页 |
3 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回归分析 | 第26页 |
4 结论分析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湖南省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 | 第28-39页 |
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8页 |
2 评价指标的信度检验 | 第28-29页 |
3 原始数据的搜集 | 第29-30页 |
4 主成分分析过程 | 第30-37页 |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 | 第30-31页 |
·建立相关系数矩阵R | 第31-33页 |
·计算特征值及特征向量 | 第33-35页 |
·计算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总分值 | 第35-36页 |
·计算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效用值 | 第36-37页 |
5 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湖南省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1 政策执行方面 | 第39页 |
·政府在耕地保护工作中未发挥其主导作用 | 第39页 |
·地方政府对耕地保护的监督不力 | 第39页 |
·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 | 第39页 |
2 政策投入方面 | 第39-40页 |
·耕地保护经济机制不完善 | 第39-40页 |
·征地补偿费用偏低 | 第40页 |
·耕地比较利益低 | 第40页 |
3 政策产出方面 | 第40-41页 |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片面强调数量的平衡 | 第40页 |
·农用地和耕地的流失情况无法及时掌握 | 第40-41页 |
4 其他政策方面 | 第41-42页 |
·耕地保护的法律政策不完善 | 第41页 |
·政府部门保护耕地的紧迫感、责任感不强 | 第41页 |
·公众参与耕地保护工作的热情不高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完善湖南省耕地保护政策的建议 | 第42-47页 |
1 经济制度 | 第42-43页 |
·完善耕地保护经济机制,提高占用耕地的成本 | 第42页 |
·建立耕地保护基金 | 第42页 |
·调整土地收益的分配方式 | 第42页 |
·建立市场化机制 | 第42页 |
·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 第42-43页 |
2 行政制度 | 第43-44页 |
·完善干部考核制标准,实施“绿色GDP”制度 | 第43页 |
·严格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 第43页 |
·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问责制落到实处 | 第43页 |
·建立耕地保护工作绩效评价机制 | 第43-44页 |
3 社会制度 | 第44-45页 |
·发挥政府部门的领导作用 | 第44页 |
·提高耕地保护的紧迫感 | 第44页 |
·让民众充分参与耕地保护工作 | 第44页 |
·建立公众监督团体 | 第44页 |
·创新耕地保护理念 | 第44-45页 |
4 法律制度 | 第45-46页 |
·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 第45页 |
·改革现行的耕地征用制度和耕地转用制度 | 第45页 |
·完善土地法律法规体系 | 第45页 |
·创新耕地保护产权制度 | 第45-46页 |
5 科学技术制度 | 第46-47页 |
·运用“3S”等技术,对耕地保护实施动态监测 | 第46页 |
·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 第46页 |
·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力度,推进耕地集约节约利用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1 结论 | 第47页 |
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附表 | 第53-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