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课题背景 | 第14页 |
·监控软件的发展与应用 | 第14-16页 |
·监控组态软件的应用 | 第16-18页 |
·实时数据平台在监控软件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实时数据平台的基本理论 | 第20-26页 |
·实时数据平台的数据特征 | 第20-21页 |
·实时数据平台的事务一致性 | 第21-23页 |
·实时数据平台执行模型 | 第23-24页 |
·实时数据平台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的结合与使用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总体规划设计 | 第26-32页 |
·监控软件实时数据平台的特点 | 第26-28页 |
·实时数据平台的设计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数据对象的抽象与建模 | 第32-42页 |
·实时数据平台的对象特征 | 第32-33页 |
·数据对象的抽象与设计 | 第33-37页 |
·系统内部的内存管理 | 第37-38页 |
·系统测点部分对外接口 | 第38-40页 |
·测点数据流图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内存数据库设计 | 第42-54页 |
·内存数据库的意义 | 第42-43页 |
·内存数据库的索引技术 | 第43-50页 |
·HASH索引 | 第44-45页 |
·树形索引 | 第45-47页 |
·基于HASH管理的T树索引 | 第47-50页 |
·内存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技术 | 第50-51页 |
·内存数据库的日志处理技术 | 第51-52页 |
·内存数据库的备份恢复技术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实时数据平台历史数据压缩的设计与实现 | 第54-70页 |
·实时数据平台历史数据的压缩的必要性 | 第54-55页 |
·实时数据平台数据压缩的技术简介 | 第55-58页 |
·基于统计模型的Huffman算法 | 第55-56页 |
·自适应Huffman编码 | 第56-58页 |
·压缩方式的选择 | 第58页 |
·死区压缩算法 | 第58-59页 |
·旋转门压缩算法 | 第59-65页 |
·旋转门算法基本思路 | 第60页 |
·旋转门算法的数学描述 | 第60-61页 |
·在线旋转门算法的实现 | 第61-65页 |
·压缩效果的测试与误差分析 | 第65-68页 |
·历史数据的重建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历史数据存储 | 第70-82页 |
·基于ADO技术的历史数据库访问 | 第70-75页 |
·初始化ADO环境 | 第70-71页 |
·ADO智能指针 | 第71-72页 |
·对历史数据库的操作 | 第72-75页 |
·基于嵌入式数据库Berkeley DB的存储 | 第75-79页 |
·Berkeley DB的基本概念 | 第75-76页 |
·Berkeley DB的部分关键代码编程实现 | 第76-79页 |
·基于Factory Method模式的历史库设计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八章 基于ACE技术的多线程同步控制 | 第82-88页 |
·ACE综述 | 第82-83页 |
·基于ACE的C++同步开发 | 第83-84页 |
·ACE同步原语 | 第83页 |
·ACE互斥体(mutex)的使用 | 第83-84页 |
·基于ACE的多路事件访问技术 | 第84-88页 |
·服务器架构 | 第84-85页 |
·多路事件访问技术 | 第85-88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研究成果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96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96-97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