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Contents | 第12-15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6页 |
·二氧化硫的简介 | 第16-18页 |
·SO_2的来源 | 第16-17页 |
·SO_2的性质 | 第17页 |
·SO_2的危害 | 第17-18页 |
·烟道气脱硫技术发展及现状 | 第18-24页 |
·国外烟气脱硫技术进展和存在现状 | 第18-20页 |
·国内烟气脱硫技术进展和存在现状 | 第20-24页 |
·旋转填充床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简介 | 第24-30页 |
·超重力技术的发展背景 | 第24-25页 |
·旋转填充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流程 | 第25-26页 |
·旋转填充床的特点 | 第26-27页 |
·旋转填充床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 第27-30页 |
·传统的传质机理的发展概况 | 第30-32页 |
·经典的传质理论 | 第30-31页 |
·渗透和表面更新理论发展 | 第31-32页 |
·界面动力状态理论 | 第32页 |
·多尺度局部均匀模型 | 第32页 |
·旋转填充床中的传质理论 | 第32-35页 |
·液膜控制传质过程 | 第33页 |
·气膜控制传质过程 | 第33页 |
·传质过程模型化研究 | 第33-35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5-36页 |
第二章 双碱法脱除气体中二氧化硫的实验 | 第36-40页 |
·双碱法脱硫原理 | 第36-37页 |
·实验准备部分 | 第37页 |
·各种设备、仪器 | 第37页 |
·原料及辅助试剂 | 第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实验装置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分析方法 | 第38页 |
·气相传质系数模型的建立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旋转填充床用于脱硫实验的探索性研究 | 第40-4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4页 |
·液气比对SO_2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 | 第40-41页 |
·旋转填充床转速对SO_2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 | 第41-42页 |
·氢氧化钠浓度对SO_2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 | 第42-43页 |
·气体中SO_2进口浓度对脱硫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 | 第43-44页 |
·脱硫后废液的pH值与SO_2进口浓度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关系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旋转填充床在脱硫液再生中的探索性研究 | 第46-52页 |
·再生过程 | 第46-48页 |
·再生原理 | 第46-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再生液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50页 |
·再生液pH值随时间的变化 | 第48-49页 |
·脱硫后再生液与清液脱硫率的比较 | 第49-50页 |
·脱硫后再生液与清液气相传质系数的比较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2页 |
发表及已接收的论文 | 第60-62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62-63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