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图目录 | 第11-12页 |
表目录 | 第12-13页 |
缩略语表 | 第13-14页 |
1 绪论 | 第14-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26-35页 |
·国外学者的研究 | 第26-31页 |
·国内学者的研究 | 第31-32页 |
·研究不足 | 第32-33页 |
·本文研究重点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3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 | 第35-54页 |
·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35-36页 |
·重要概念的厘清 | 第36-44页 |
·系统性风险的特征 | 第44-46页 |
·系统性风险的审慎监管 | 第46-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4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识别 | 第54-82页 |
·探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 第54-56页 |
·从金融理论视角探索系统性风险的成因 | 第56-71页 |
·从金融关联视角解析系统性风险的演因 | 第71-74页 |
·从金融危机视角透析系统性风险的动因 | 第74-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5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测量 | 第82-111页 |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测量的理论研究 | 第82页 |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测量的实证研究 | 第82-83页 |
·银行系统网络分析模型 | 第83-90页 |
·银行业系统性关联的测量模型 | 第90-108页 |
·政策反思 | 第108-109页 |
·小结 | 第109-111页 |
6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监管 | 第111-130页 |
·系统性风险监管的基本原理 | 第111-115页 |
·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 | 第115-117页 |
·巴塞尔协议Ⅲ: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 | 第117-128页 |
·小结 | 第128-130页 |
7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网络传导研究 | 第130-165页 |
·银行间风险传导 | 第130-133页 |
·基于资产负债表的网络传导分析 | 第133-138页 |
·双边风险敞口矩阵估计方法 | 第138-143页 |
·我国17家主要商业银行的研究 | 第143-163页 |
·小结 | 第163-165页 |
8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综合评价研究 | 第165-197页 |
·银行稳定的理论诉求 | 第165-173页 |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73-180页 |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综合评价方法 | 第180-182页 |
·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 第182-191页 |
·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综合评价结论 | 第191-195页 |
·小结 | 第195-197页 |
9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中国式监管研究 | 第197-213页 |
·中国银行业现况 | 第197-199页 |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动向 | 第199-200页 |
·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对我国银行体系的影响 | 第200-202页 |
·我国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成功经验 | 第202-207页 |
·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 第207-210页 |
·监管展望 | 第210-212页 |
·小结 | 第212-213页 |
10 结论 | 第213-220页 |
主要参考文献(英文部分) | 第220-225页 |
主要参考文献(中文部分) | 第225-229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 第229-232页 |
附录A 博士生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229-230页 |
附录B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230-231页 |
附录C 博士生期间撰写的研究报告 | 第231-232页 |
致谢辞 | 第232-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