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史论文

儒家传统公私观念对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影响

内容提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7-15页
 (一) 选题背景第7-8页
 (二) 研究意义第8页
 (三) 研究现状第8-13页
 (四) 研究方法第13-14页
 (五) 创新与不足第14-15页
  1. 创新第14页
  2. 不足第14-15页
一、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第15-24页
 (一) 公民与公民意识第15-17页
  1. “公民”概念及其历史沿革第15-16页
  2. 公民意识的内涵第16-17页
 (二) 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内容第17-21页
  1. 权利和义务意识第17-18页
  2. 爱国主义意识第18-19页
  3. 集体主义意识第19-20页
  4. 法律意识第20页
  5. 公德意识第20-21页
 (三) 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第21-24页
  1. 公民意识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第21页
  2. 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精神支柱第21-22页
  3. 公民意识是民主制度健康运作的基石第22-24页
二、儒家传统公私观念的主要内容第24-32页
 (一) “公”、“私”在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含义第24-25页
 (二) 崇公抑私——儒家传统公私观念的主导价值第25-27页
 (三) 儒家传统公私观念的特点第27-29页
  1. “公”和“私”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第27-28页
  2. “公”和“私”是二元对立的第28页
  3. “公”和“私”有道德评价的功能第28-29页
 (四) 儒家传统公私观念产生的根源第29-30页
 (五) 儒家传统公私观念的总体评价第30-32页
三、儒家传统公私观念对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影响第32-39页
 (一) 儒家传统公私观念对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积极影响第32-33页
  1. 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爱国主义意识第32页
  2. 有利于增强公民的集体意识第32-33页
  3. 有利于增强公民的义务意识第33页
 (二) 儒家传统公私观念对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消极影响第33-39页
  1. 不利于公民权利意识形成第33-34页
  2. 不利于公民公德意识形成第34-37页
  3. 不利于公民法制意识形成第37-39页
四、扬弃儒家传统公私观念,培育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公民意识第39-47页
 (一) 理顺公私关系,树立正确的公私观念第39-41页
  1. 理顺公私关系第39-40页
  2. 树立正确的公私观念第40-41页
 (二) 扬弃儒家传统公私观念,推进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第41-47页
  1.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育合格公民第41-42页
  2.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公民意识培育提供经济基础第42-43页
  3.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公民意识培育提供政治保证第43-44页
  4. 加强法治建设,为培育公民意识提供法律保障第44-45页
  5. 发展民间组织,为公民意识培育提供社会基础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2-53页
后记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的经验研究
下一篇: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蜕变和亚非拉“应激型”民族主义的兴起--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下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