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土壤中砷的来源及存在形态 | 第15-16页 |
·土壤中砷的来源 | 第15-16页 |
·土壤中砷的存在形态及其毒性 | 第16页 |
·土壤中不同形态砷的提取与分析 | 第16-19页 |
·土壤中不同形态砷的提取 | 第16-17页 |
·土壤中不同形态砷的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土壤中不同形态砷之间的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氧化-还原过程 | 第19页 |
·沉淀-溶解过程 | 第19-20页 |
·甲基化-脱甲基化过程 | 第20页 |
·生物富集过程 | 第20页 |
·土壤中 As 的植物有效性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土壤和植物中砷的提取方法比较 | 第23-30页 |
·前言 | 第2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土壤和植物中砷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不同辅助方法对原土中As 的提取量比较 | 第24-25页 |
·不同辅助方法对添加As 的回收率 | 第25-26页 |
·小油菜中As 的存在形态及其与外源As 的关系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好气条件下不同形态外源砷在土壤中的转化 | 第30-37页 |
·前言 | 第30页 |
·供试材料 | 第30-31页 |
·供试土壤 | 第30-31页 |
·供试试剂 | 第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1页 |
·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在好气条件下培养前后各形态外源砷含量的差异 | 第32-33页 |
·外源DMA 在土壤中的动态转化过程 | 第33页 |
·外源MMA 在土壤中的动态转化过程 | 第33-34页 |
·外源As(Ⅴ)在土壤中的动态转化过程 | 第34-35页 |
·培养前后土壤中全砷含量的变化 | 第35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大田水分条件下不同形态外源砷在土壤中的转化 | 第37-43页 |
·前言 | 第37页 |
·供试材料 | 第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页 |
·分析方法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培养前后各形态外源砷含量的差异 | 第38页 |
·外源DMA 在土壤中的动态转化过程 | 第38-39页 |
·外源MMA 在土壤中的动态转化过程 | 第39-40页 |
·外源As(Ⅴ)在土壤中的动态转化过程 | 第40-41页 |
·培养前后土壤中全砷含量的变化 | 第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淹水条件下不同形态外源砷在土壤中的转化 | 第43-48页 |
·前言 | 第43页 |
·供试材料 | 第43页 |
·研究方法 | 第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页 |
·分析方法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淹水条件下各形态砷培养前后各形态外源砷含量的差异 | 第44页 |
·外源DMA 在土壤中的动态转化过程 | 第44-45页 |
·外源MMA 在土壤中的动态转化过程 | 第45-46页 |
·外源As(Ⅴ)在土壤中的动态转化过程 | 第46页 |
·培养前后土壤中全砷含量的变化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不同形态外源砷的生物有效性 | 第48-62页 |
·前言 | 第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供试土壤 | 第48页 |
·供试植物 | 第48页 |
·供试试剂 | 第48-49页 |
·盆栽试验设计 | 第49页 |
·土壤和小油菜中砷形态的提取及测定 | 第49页 |
·土壤和小油菜中的全砷的测定 | 第49-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9页 |
·各形态外源砷对小油菜生长的影响 | 第50-52页 |
·小油菜对不同形态砷的吸收利用 | 第52-53页 |
·小油菜中砷的形态及其含量 | 第53-54页 |
·小油菜中全砷含量与各形态砷含量之间的关系 | 第54-58页 |
·土壤中外源As 的变化 | 第58-59页 |
·讨论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前景展望 | 第62-64页 |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超声波提取为土壤中不同形态砷的最优提取方法 | 第62页 |
·进入土壤的砷化合物主要发生脱甲基化过程 | 第62页 |
·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显著影响外源砷的转化过程和完全转化期 | 第62页 |
·小油菜植株内砷的形态取决于土壤中有效态砷的形态和植物吸收机理 | 第62-63页 |
·外源砷DMA、MMA、As(Ⅴ)处理小油菜的生物有效性差异显著 | 第63页 |
·二甲基砷酸的有效性明显高于二甲基砷酸钠盐 | 第63页 |
·前景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