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技术在图云关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 ·隧道施工技术现状 | 第9-11页 |
| ·监控量测技术发展现状 | 第11-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 第16-28页 |
| ·超前地质预报概述 | 第16-17页 |
| ·超前地质预报的技术和方法 | 第17-25页 |
| ·TSP预报方法和原理 | 第17-20页 |
| ·地质雷达方法 | 第20-23页 |
| ·陆地声纳预报测试方法 | 第23页 |
| ·水平声波剖面法(HSP) | 第23-24页 |
| ·TST隧道超前预报 | 第24-25页 |
| ·图云关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程实践 | 第25-28页 |
| ·超前地质雷达探测方法应用实例 | 第25-26页 |
| ·探测成果分析 | 第26页 |
| ·监控建议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监控量测技术研究 | 第28-44页 |
| ·概述 | 第28页 |
| ·监控量测工作目的 | 第28-29页 |
| ·监控量测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29-37页 |
| ·监控量测内容 | 第29页 |
| ·监控量测项目选择 | 第29-30页 |
| ·监控量测方法 | 第30-37页 |
| ·量测频率 | 第37页 |
| ·量测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37-41页 |
| ·智能算法 | 第38页 |
| ·非线性回归分析法 | 第38-40页 |
| ·时间序列分析 | 第40-41页 |
| ·位移反分析法 | 第41页 |
| ·量测数据的运用 | 第41-44页 |
| 第四章 监控量测技术在图云关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 第44-71页 |
| ·工程概况 | 第44-46页 |
| ·隧址区自然条件 | 第44-45页 |
| ·隧道总体设计 | 第45-46页 |
| ·图云关隧道围岩监控量测 | 第46-71页 |
| ·监控量测原则 | 第46页 |
| ·围岩稳定性监测 | 第46-47页 |
| ·监测项目与方法 | 第47-48页 |
| ·监测频率 | 第48页 |
| ·监测断面及测点布置 | 第48-50页 |
| ·图云关隧道监控内容和量测信息处理 | 第50-70页 |
| ·图云关隧道监控数据反馈信息和指导施工 | 第70-71页 |
| 第五章 岩土本构关系 | 第71-78页 |
| ·概述 | 第71-72页 |
| ·岩土弹塑性本构关系 | 第72-78页 |
| ·屈服条件和破坏条件 | 第72-73页 |
| ·常用的岩土材料屈服准则 | 第73-74页 |
| ·屈服准则与弹塑性矩阵的数值计算 | 第74-76页 |
| ·连续介质力学几何非线性问题 | 第76-78页 |
| 第六章 图云关隧道有限元开挖模拟 | 第78-87页 |
| ·有限元方法概述 | 第78-82页 |
| ·有限元的理论基础 | 第78-80页 |
| ·有限元的分析过程 | 第80-82页 |
| ·图云关隧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2-84页 |
| ·计算假定 | 第82页 |
| ·参数选取 | 第82-83页 |
| ·计算模型的选取 | 第83页 |
| ·边界条件 | 第83页 |
| ·隧道开挖的施工方案 | 第83-84页 |
| ·图云关隧道有限元模拟开挖计算结果分析 | 第84-87页 |
| ·隧道周围的围岩位移场分析 | 第84-85页 |
| ·隧道周围的围岩应力分析 | 第85-87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87-88页 |
| ·不足和展望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 附录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