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和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 第9-11页 |
|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发展的需要 | 第9页 |
| ·是促进社会治安、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 第9-10页 |
| ·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需要 | 第10页 |
| ·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 第10-11页 |
|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概念和结构 | 第11页 |
|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概念 | 第11页 |
|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结构 | 第11页 |
| ·前期准备工作 | 第11-13页 |
| ·查阅背景资料和专业书籍 | 第11-12页 |
| ·考察武汉市高校调查对象 | 第12页 |
| ·确定问卷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 第2章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分析 | 第13-33页 |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13-14页 |
|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 第13页 |
| ·问卷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问卷分析 | 第14页 |
| ·调查结果 | 第14-33页 |
| ·基本情况 | 第14-17页 |
| ·法律认知 | 第17-23页 |
| ·法律服从及运用 | 第23-26页 |
| ·法律权利意识 | 第26-28页 |
| ·法律期待和评价 | 第28-30页 |
| ·法治教育 | 第30-33页 |
| 第3章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 ·法律认知趋向功利性 | 第33-34页 |
| ·法律功能的内在影响 | 第33页 |
| ·市场经济的外在推动 | 第33页 |
| ·青年大学生自身的功利性 | 第33-34页 |
| ·具有较强的权利意识,但缺乏基本的宪政意识 | 第34-35页 |
| ·青年强烈的自我意识 | 第34页 |
| ·宪政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宪政意识的缺失 | 第34-35页 |
| ·具有较高的法律热情,但对待法律具有知与行的反差 | 第35-36页 |
| ·用感性的法律认知代替理性的法律理念 | 第35页 |
| ·现代公民意识的缺乏 | 第35-36页 |
| ·具有较弱的法律心理,缺乏法律信仰 | 第36-37页 |
| ·法律心理的脆弱 | 第36页 |
| ·法律信仰的缺失 | 第36-37页 |
| 第4章 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思考 | 第37-41页 |
| ·加强高校法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 | 第37-38页 |
| ·不断丰富法治教学内容 | 第37页 |
| ·不断推行先进的教学方法 | 第37-38页 |
| ·不断拓展法治教学手段 | 第38页 |
| ·强化的法治文化建设,营造立体式法治氛围 | 第38-40页 |
| ·从高校层面 | 第38-39页 |
| ·从家庭层面 | 第39页 |
| ·从社会层面 | 第39-40页 |
| ·建立法律与道德“两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法律信仰体系 | 第40-41页 |
| 第5章 结束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