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刑事证明标准概述 | 第10-16页 |
一、证明与刑事证明 | 第10-11页 |
二、刑事证明的主体 | 第11-12页 |
三、刑事证明的对象 | 第12-13页 |
四、刑事证明责任 | 第13-14页 |
五、证明标准与刑事证明标准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一、刑事证明标准与认识论 | 第16-20页 |
(一) 近代认识论的西方视角 | 第16-17页 |
(二)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第17-19页 |
(三) 刑事证明的特殊性 | 第19-20页 |
二、刑事证明标准与价值论 | 第20-23页 |
(一) 实体正义 | 第20页 |
(二) 人权保障 | 第20-21页 |
(三) 程序正义 | 第21页 |
(四) 诉讼效率 | 第21页 |
(五) 利益平衡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刑事证明标准的历史演进及模式 | 第23-32页 |
一、刑事证明标准的历史演进——以大陆法系为主体的分析 | 第23-28页 |
(一) 神示证据制度与刑事证明标准 | 第23-24页 |
(二) 法定证据制度与刑事证明标准 | 第24-26页 |
(三) 自由心证制度与刑事证明标准 | 第26-28页 |
(四) "内心确信"的内涵 | 第28页 |
二、英美法系刑事证明标准 | 第28-30页 |
(一) 历史透视 | 第28-29页 |
(二) "排除合理怀疑"的内涵 | 第29-30页 |
三、两大法系刑事证明标准模式的比较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现状与完善 | 第32-41页 |
一、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确立的证明标准 | 第32-34页 |
二、我国的刑事证明标准理论的不同争鸣 | 第34-37页 |
(一) 客观真实说 | 第34-35页 |
(二) 法律真实说 | 第35-36页 |
(三) 对两种学说的评析 | 第36-37页 |
三、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完善 | 第37-41页 |
(一) 完善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论路径 | 第37-38页 |
(二)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应注入的新内涵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