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的益生菌筛选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益生菌概述 | 第10-12页 |
·益生菌的分类 | 第10页 |
·益生菌的主要生理功能 | 第10-12页 |
·益生菌降压方面的研究 | 第12-14页 |
·高血压概况 | 第12-13页 |
·益生菌的降压机制 | 第13-14页 |
·益生菌降压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第14-15页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其对血压的影响 | 第14-15页 |
·ACE 抑制剂的作用 | 第15页 |
·ACE 抑制剂降压机制及特点 | 第15页 |
·ACE 抑制肽 | 第15-18页 |
·食源性ACE 抑制肽 | 第15-16页 |
·乳源性ACE 抑制肽 | 第16页 |
·ACE 抑制肽的分类 | 第16-17页 |
·ACE 抑制肽的体外筛选方法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ACE 抑制活性体外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0-36页 |
·前言 | 第20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0-22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2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乳源益生菌发酵液的制备 | 第22-23页 |
·发酵乳pH 值及酸度的测定 | 第23页 |
·茚三酮法酪氨酸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3页 |
·马尿酸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3-24页 |
·测定ACE 抑制活性方法的比较 | 第24-25页 |
·微量马尿酸法影响因素的考察 | 第25-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4页 |
·脱脂乳高温灭菌条件的确定 | 第26-27页 |
·茚三酮法酪氨酸标准曲线绘制 | 第27-28页 |
·马尿酸标准曲线绘制 | 第28页 |
·测定ACE 抑制活性方法的比较 | 第28-32页 |
·微量马尿酸法的影响因素考察 | 第32-34页 |
·本章小节 | 第34-36页 |
第3章 乳源性ACE 抑制肽的提取及其功能评价 | 第36-45页 |
·前言 | 第36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36-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考马斯亮蓝G-250 比色法蛋白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8页 |
·粗提样品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8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粗提样品 | 第38-39页 |
·粗提样品ACE 抑制肽的提取 | 第39-40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纯化样品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4页 |
·蛋白标准曲线绘制 | 第40页 |
·粗提样品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40-41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粗提样品 | 第41-42页 |
·粗提样品ACE 抑制肽的提取 | 第42-43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纯化样品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益生菌鉴定及必需性状筛选 | 第45-59页 |
·前言 | 第45页 |
·菌种鉴定 | 第45-46页 |
·益生菌形态学鉴定 | 第45-46页 |
·益生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 第46页 |
·益生菌耐受性能的筛选 | 第46-50页 |
·益生菌对pH 耐受能力的考察 | 第46-47页 |
·益生菌对胆酸盐耐受能力的考察 | 第47-48页 |
·益生菌体外抑菌试验 | 第48-49页 |
·益生菌体外药敏试验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益生菌鉴定 | 第50-55页 |
·胆酸盐耐受益生菌的初筛及复筛 | 第55-56页 |
·益生菌体外抑菌试验 | 第56-57页 |
·益生菌体外药敏试验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益生菌抗氧化功能的评价 | 第59-66页 |
·前言 | 第59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59-60页 |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62页 |
·益生菌样品的制备 | 第60页 |
·益生菌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60-61页 |
·益生菌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61页 |
·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益生菌SOD 活力 | 第61-6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5页 |
·益生菌对过氧化氢溶液耐受性 | 第62-63页 |
·益生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 第63页 |
·益生菌清除DPPH 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 第63-64页 |
·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益生菌SOD 活力 | 第64-65页 |
·本章小节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附录 | 第75-78页 |
附录1 | 第75页 |
附录2 | 第75-76页 |
附录3 | 第76页 |
附录4 | 第76-77页 |
附录5 | 第77页 |
附录6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