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企业信用评级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一、绪论第9-11页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研究背景第9页
  2、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比较分析法第10页
  2、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10-11页
二、企业信用评级的基本理论第11-17页
 (一) 企业信用评级的界定第11-15页
  1、企业信用评级的概念第11-12页
  2、企业信用评级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12-14页
  3、企业信用评级的意义第14-15页
 (二) 企业信用评级的理论基础第15-17页
  1、交易成本理论第15页
  2、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5-16页
  3、博弈论第16-17页
三、企业信用评级认可准入制度第17-23页
 (一) 我国企业信用评级认可准入制度的现状与问题第17-18页
 (二) 境外企业信用评级认可准入制度的经验第18-21页
 (三) 完善我国企业信用评级认可准入制度的建议第21-23页
四、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的业务规范第23-32页
 (一) 影响信用评级结果的因素第23-27页
  1、收费模式和利益冲突第23-25页
  2、评价机构的工作人员素质和尽职情况第25-26页
  3、评级信息披露传播模式第26-27页
 (二) 国际上关于企业信用评级的业务规范第27-29页
  1、美国SEC防范利益冲突的规则第27-28页
  2、国际上信用评级的执行标准第28-29页
 (三) 我国企业信用评级业务规范的缺失与重构第29-32页
  1、避免利益冲突,建立“防火墙”制度第30-31页
  2、完善评级信息管理制度第31-32页
五、企业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第32-38页
 (一) 企业信用评级监管的国际规定第32-33页
  1、执业质量要求相关规定第32页
  2、利益冲突相关规定第32-33页
  3、信息披露与保密相关规定第33页
 (二) 我国企业信用评级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第33-35页
 (三) 启示和建议第35-38页
  1、企业信用评级监管的国际做法对我国的启示第35-36页
  2、完善我国企业信用评级监管的建议第36-38页
六、企业信用评级的法律责任第38-43页
 (一) 企业信用评级法律责任的理论分析第38-40页
  1、企业信用评级责任的主体第38-39页
  2、企业信用评级责任的对象第39页
  3、证券信用评级责任的形式第39-40页
 (二) 企业信用评级法律责任的性质分析第40-41页
 (三) 侵权视角分析企业信用评级法律责任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赔偿的保障问题探讨
下一篇:反垄断法视野中的消费者利益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