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经验借鉴与基础 | 第11-19页 |
(一)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1-12页 |
(二)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以及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得失成败为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借鉴 | 第12-14页 |
(三)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是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形成的客观基础 | 第14-16页 |
(四) 对我国国情的深刻认识是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 | 第16-17页 |
(五)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论断的提出是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二、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 第19-27页 |
(一) 从1975 年初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孕育和萌芽阶段 | 第19-22页 |
(二)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党的十三大的召开,是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初步形成阶段 | 第22-24页 |
(三) 从党的十三大以后,是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成熟和进一步发展阶段 | 第24-27页 |
三、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科学体系 | 第27-51页 |
(一) 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 第27-31页 |
(二) 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 | 第31-32页 |
(三) 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 | 第32-34页 |
(四) 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的对象 | 第34-36页 |
(五) 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第36-38页 |
(六) 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法与步骤 | 第38-44页 |
(七) 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的衡量标准 | 第44-48页 |
(八) 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地位 | 第48-51页 |
四、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 第51-64页 |
(一)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 第51-52页 |
(二)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 | 第52-54页 |
(三) 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 | 第54-56页 |
(四) 宏观调控与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 | 第56-58页 |
(五) 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 第58-60页 |
(六) 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 第60-61页 |
(七) 时代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 第61-64页 |
五 、 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理论价值及指导意义 | 第64-81页 |
(一) 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 第64-70页 |
(二) 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 第70-76页 |
(三) 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指导意义 | 第76-81页 |
结语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后记 | 第85-86页 |
在学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