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 第16-32页 |
一、引言 | 第16-18页 |
二、势能面(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 第18-20页 |
三、从头算自洽场(Ab initio SCF)方法 | 第20-21页 |
四、从头算后自洽场(Ab Initio Post-SCF)方法 | 第21-24页 |
(一) 电子相关能 | 第21-22页 |
(二) 微扰理论(M(?)ller-Pleset Pertubration Theory) | 第22-23页 |
(三) 组态相互作用(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 | 第23-24页 |
五、密度泛涵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 第24-25页 |
六、单点能校正方法(组合方法) | 第25-26页 |
七、动力学计算 | 第26-29页 |
(一) 直接反应 | 第26-27页 |
(二) 加成一消除反应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第三章 CH_3CN 与C_2H 反应的理论研究 | 第32-48页 |
一、引言 | 第32页 |
二、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三、结果与讨论 | 第33-44页 |
(一) 反应机理 | 第33-40页 |
(二) 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 | 第40-44页 |
四、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四章 O(~3P)+C_2H_5CN 反应的机理研究和速率常数计算 | 第48-61页 |
一、引言 | 第48页 |
二、计算方法 | 第48-49页 |
三、结果和讨论 | 第49-58页 |
(一) B3LYP 和 G3(MP2)方法的可靠性 | 第53页 |
(二) 势能面和反应机理 | 第53-54页 |
(三) 速率常数计算 | 第54-58页 |
四、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第五章 OH与C_2H_5CN 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研究 | 第61-75页 |
一、引言 | 第61页 |
二、计算方法 | 第61-62页 |
三、结果和讨论 | 第62-72页 |
(一) 反应机理 | 第66-68页 |
(二) 动力学计算 | 第68-70页 |
(三) 与反应 OH + CH_3CN 和O(~3P) + C_2H_5CN 的比较 | 第70-72页 |
四、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