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30页 |
·芴类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 | 第10-12页 |
·芴类电致发光材料 | 第12-13页 |
·目前芴类电致发光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页 |
·聚合配合物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13-27页 |
·概论 | 第13-14页 |
·聚合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主链型聚合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16-18页 |
·一般化学方法 | 第16-17页 |
·MVS 法合成 | 第17-18页 |
·电化学聚合法 | 第18页 |
·聚合配合物的分类 | 第18-25页 |
·含N 杂环类配体 | 第18-21页 |
·含O 配体的聚合配合物 | 第21-23页 |
·含S 配体的聚合配合物 | 第23-24页 |
·Schiff 碱配合物 | 第24页 |
·大环配合物 | 第24-25页 |
·聚合配合物的应用 | 第25-27页 |
·在医学上的应用 | 第25-26页 |
·催化功能 | 第26页 |
·电子功能 | 第26-27页 |
·磁性材料 | 第27页 |
·本课题选题的意义 | 第27-28页 |
·本课题的选题思路和创新点 | 第28-30页 |
第2章 新型2,7-二[2-(2′-吡啶)苯并咪唑]-9,9′-二辛基芴和Cu(II)、Zn(II)聚合金属配合物的成与发光性质 | 第30-43页 |
·研究简介 | 第30页 |
·实验药品及测试仪器 | 第30-32页 |
·实验药品 | 第30-31页 |
·实验仪器和测试条件 | 第31-32页 |
·合成路线 | 第32-33页 |
·合成 | 第33-34页 |
·2-(2′-吡啶)苯并咪唑(PBI)的合成 | 第33页 |
·2,7-二溴-9,9′-二辛基芴(DBDOF)的合成 | 第33页 |
·配体BPDOF 的合成 | 第33页 |
·BPDOF-Cu(II)的合成 | 第33-34页 |
·BPDOF-Zn(II)的合成 | 第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2页 |
·2-(2′-吡啶)苯并咪唑的合成与表征 | 第34-35页 |
·2,7-二溴-9,9′-二辛基芴的合成与表征 | 第35页 |
·配体BPDOF 的合成与表征 | 第35-37页 |
·BPDOF-Cu(II)、BPDOF-Zn(II)的合成与表征 | 第37页 |
·元素分析和GPC | 第37-38页 |
·UV-vis 吸收光谱 | 第38-39页 |
·荧光光谱 | 第39-41页 |
·热稳定性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第3章 新型2,7-二[1,10-邻菲啰啉-5,6-咪唑]-9,9′-二辛基芴和Cu(II)、Co(II)聚合金属配合物合成与发光性质 | 第43-55页 |
·研究简介 | 第43页 |
·实验药品及测试仪器 | 第43-45页 |
·实验药品 | 第43-44页 |
·实验仪器和测试条件 | 第44-45页 |
·合成路线 | 第45-46页 |
·合成步骤 | 第46-47页 |
·1,10-邻菲啰啉-5,6-二酮的合成 | 第46页 |
·2,7-二甲酰基-9,9′-二辛基芴(DFDOF)的合成 | 第46页 |
·配体BPIDOF 的合成 | 第46页 |
·BPIDOF-Cu(II)的合成 | 第46-47页 |
·BPIDOF-Co(II)的合成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1,10-邻菲啰啉-5,6-二酮的合成与表征 | 第47-48页 |
·2,7-二甲酰基-9,9′-二辛基芴(DFDOF)的合成与表征 | 第48页 |
·配体BPIDOF 的合成与表征 | 第48-49页 |
·BPIDOF-Cu(II)、BPIDOF-Co(II)的合成与表征 | 第49-50页 |
·UV-vis 吸收光谱 | 第50-51页 |
·荧光光谱 | 第51-53页 |
·热稳定性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和正在呈送的论文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