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时代背景 | 第10-11页 |
| ·学术背景 | 第11-12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创新点 | 第13-14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4-17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 第2章 城市公园的发展及生态公园理论 | 第17-32页 |
| ·城市公园的发展历史 | 第17-18页 |
| ·城市公园的起源 | 第17-18页 |
| ·城市公园的历史发展概述 | 第18页 |
| ·城市生态公园的相关概念 | 第18-22页 |
| ·“生态”的概念 | 第18-20页 |
| ·景观的概念 | 第20-21页 |
|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 第21-22页 |
| ·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及类型 | 第22-25页 |
| ·城市生态公园 | 第22-24页 |
| ·城市生态公园的类型 | 第24-25页 |
| ·城市生态公园的作用 | 第25-26页 |
| ·国内外城市生态公园研究的概况 | 第26-32页 |
| ·国外城市生态公园景观研究的概况 | 第26-28页 |
| ·国内城市生态公园景观研究的概况 | 第28-31页 |
| ·国内生态公园景观研究的不足 | 第31-32页 |
| 第3章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 | 第32-44页 |
| ·设计前期准备 | 第32-36页 |
| ·基地选址的原则 | 第32-34页 |
| ·确定项目规模及生态功能 | 第34-36页 |
| ·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规划原则 | 第36-38页 |
| ·生态优先原则 | 第36-37页 |
| ·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 | 第37页 |
| ·生态可协调性原则 | 第37-38页 |
|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中核心生态区的规划原则 | 第38-39页 |
| ·核心生态区相对集中的原则 | 第38页 |
| ·多个核心生态斑块相互衔接的原则 | 第38-39页 |
| ·生态廊道的尺度均衡性原则 | 第39页 |
| ·城市生态公园理想景观格局的构成 | 第39-41页 |
| ·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形态规划原则 | 第41-44页 |
| ·与中国传统造园思想相契合 | 第41-42页 |
| ·与生态美学相结合 | 第42-44页 |
| 第4章 案例分析 | 第44-58页 |
| ·项目背景 | 第44页 |
| ·场地概况 | 第44-45页 |
| ·规划范围 | 第44-45页 |
| ·用地分析 | 第45页 |
| ·设计依据 | 第45-46页 |
| ·规划目标与原则 | 第46-47页 |
| ·景观规划目标 | 第46-47页 |
| ·景观规划原则 | 第47页 |
| ·设计指导思想 | 第47-48页 |
| ·方案特色 | 第48-53页 |
| ·巴彦淖尔植物景观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则 | 第53-54页 |
| ·生态型景观区域植物设计 | 第54-56页 |
| ·观赏型景观区域植物设计 | 第55页 |
| ·植物种植设计 | 第55-56页 |
| ·其他设计概念 | 第56页 |
| ·细部设计 | 第56-57页 |
| ·配套设施体系景观化 | 第56页 |
| ·经济技术指标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附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