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波生成、传播与爬高的数值模拟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国际海啸预警系统 | 第14-16页 |
| ·我国海啸预警研究 | 第16-17页 |
| ·海啸的数值模拟技术 | 第17-23页 |
| ·海啸的生成 | 第18-19页 |
| ·海啸波的传播 | 第19-21页 |
| ·海啸波的爬高、破碎及与岸边结构物的作用 | 第21-23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Boussinesq 模型及数值方法 | 第25-37页 |
| ·平面一维Boussinesq 方程及其数值求解 | 第25-31页 |
| ·控制方程 | 第25-29页 |
| ·方程的数值解法 | 第29-31页 |
| ·波浪爬高模型 | 第31页 |
| ·平面二维Boussinesq 方程及无网格方法 | 第31-36页 |
| ·控制方程 | 第31-33页 |
| ·方程的数值解法 | 第33-35页 |
| ·波浪爬高模型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模型精度分析 | 第37-56页 |
| ·基于线性理论的传递函数 | 第37-39页 |
| ·精度分析 | 第39-45页 |
| ·色散精度 | 第40-41页 |
| ·浅化精度 | 第41-42页 |
| ·传递函数精度 | 第42-45页 |
| ·算例精度 | 第45-55页 |
| ·海底滑坡简化模型 | 第45-52页 |
| ·平底上刚性凸体运动 | 第52-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四章 海啸生成模拟 | 第56-70页 |
| ·海底运动模型验证 | 第56-62页 |
| ·垂向运动过程的影响 | 第56-61页 |
| ·底面地形的突然上升 | 第61-62页 |
| ·海底地震概化模型及海啸波的尺度特征 | 第62-66页 |
| ·海啸生成模型比较 | 第66-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五章 海啸波的传播和浅化过程 | 第70-85页 |
| ·N 波在平底地形上传播 | 第70-82页 |
| ·N 波到海啸波的拓展 | 第70-72页 |
| ·波谷在前的N 波传播 | 第72-76页 |
| ·单峰波的传播 | 第76-79页 |
| ·波峰在前的N 波传播 | 第79-82页 |
| ·N 波在斜坡上的浅化 | 第82-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六章 海啸波爬高 | 第85-127页 |
| ·模型验证 | 第85-103页 |
| ·网格精度对爬高的影响 | 第85-86页 |
| ·孤立波爬高验证 | 第86-91页 |
| ·N 波爬高验证 | 第91-97页 |
| ·其他波形爬高 | 第97-100页 |
| ·孤立波爬高的非线性和色散性 | 第100-103页 |
| ·海啸波生成模型对爬高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 ·海啸波爬高速度的研究 | 第105-118页 |
| ·孤立波爬高速度 | 第105-111页 |
| ·波谷在前的N 波爬高速度 | 第111-118页 |
| ·波浪爬高的能量转化规律 | 第118-1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 第七章 平面二维海啸的数值模拟 | 第127-147页 |
| ·印度洋海啸数值模拟 | 第127-134页 |
| ·计算域及海底地震模型 | 第127-130页 |
| ·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 | 第130-134页 |
| ·东海冲绳海沟海啸数值模拟 | 第134-140页 |
| ·东海冲绳海沟地形概况 | 第134-136页 |
| ·计算域及海底地震模型 | 第136-137页 |
| ·数值模拟结果 | 第137-140页 |
| ·南海马尼拉海沟海啸数值模拟 | 第140-146页 |
| ·马尼拉海沟断层特征 | 第140-141页 |
| ·计算域及数值模拟结果 | 第141-1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6-147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7-150页 |
| ·总结 | 第147-149页 |
|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149-1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0-158页 |
| 附录 A | 第158-160页 |
| 附录 B | 第160-161页 |
| 附录 C | 第161-162页 |
| 攻读博士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 | 第162-163页 |
| 致谢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