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 | 第7-11页 |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第7-8页 |
·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四部曲 | 第8-9页 |
·TD-SCDMA是我国电信史上的里程碑 | 第9-10页 |
·研究TD-SCDMA覆盖的重要意义 | 第10-11页 |
·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TD-SCDMA室内覆盖特性及相关背景知识 | 第13-17页 |
·3G室内覆盖系统发展 | 第13-15页 |
·传统室内覆盖分布系统 | 第13-14页 |
·新一代室内覆盖分布系统 | 第14-15页 |
·室内覆盖设计原则 | 第15-16页 |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主要构成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设计方案 | 第17-34页 |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规划 | 第17-18页 |
·设计技术指标 | 第18-21页 |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组网方式 | 第21-23页 |
·无源分布式室内覆盖分布系统 | 第21-22页 |
·有源分布式室内覆盖分布系统 | 第22页 |
·光纤室内覆盖分布系统 | 第22-23页 |
·泄露电缆室内覆盖分布系统 | 第23页 |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信号源和应用场景 | 第23-28页 |
·宏/微蜂窝 | 第23-24页 |
·直放站 | 第24-28页 |
·远端射频模块(RRH) | 第28页 |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覆盖区域及解决方案 | 第28-33页 |
·写字楼、商场及酒 | 第29页 |
·运动场馆及会展中心 | 第29页 |
·居民小区 | 第29-30页 |
·城市地铁 | 第30-32页 |
·电梯 | 第32-33页 |
·建设方式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相关性能分析 | 第34-54页 |
·室内传播模型的介绍 | 第34-37页 |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 第34-35页 |
·Keenan-Motley模型 | 第35页 |
·ITU-R P.1238室内传播模型 | 第35-36页 |
·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 | 第36-37页 |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上下行平衡分析 | 第37-39页 |
·TD-SCDMA室内上行链路预算 | 第38页 |
·TD-SCDMA室内下行链路预算 | 第38-39页 |
·TD-SCDMA系统承载话务量预算 | 第39-40页 |
·电磁辐射防护分析 | 第40页 |
·信号外泄分析 | 第40-41页 |
·天线入口功率及覆盖半径 | 第41-42页 |
·上行噪声分析 | 第42-43页 |
·干扰分析 | 第43-45页 |
·同步分析 | 第45-47页 |
·业务时隙间的干扰 | 第46-47页 |
·时隙TSO的干扰 | 第47页 |
·极端情况 | 第47页 |
·TD-SCDMA系统频率规划和码规划 | 第47-50页 |
·TD-SCDMA频率规划 | 第47-49页 |
·TD-SCDMA码规划 | 第49-50页 |
·TD-SCDMA系统参数设置 | 第50-54页 |
·覆盖相关参数 | 第50页 |
·小区选择与重选相关参数设置 | 第50-52页 |
·小区切换相关参数设置 | 第52-54页 |
第五章 TD-SCDMA室内覆盖干放设备性能分析 | 第54-77页 |
·干放上下行增益设置 | 第54-58页 |
·设计时干放输出功率考虑 | 第55-56页 |
·干放开通调试时上行增益设置 | 第56-57页 |
·干放上下行增益与链路平衡 | 第57-58页 |
·干放数量与基站底噪抬高的关系 | 第58-61页 |
·干放串联所带数量分析 | 第58-59页 |
·干放并联所带数量分析 | 第59-61页 |
·现网测试分析 | 第61-62页 |
·测试目的 | 第61页 |
·测试环境 | 第61-62页 |
·测试方案 | 第62-68页 |
·施主基站测试 | 第62-63页 |
·拓扑1——单台干放测试 | 第63-65页 |
·拓扑2——干放串联测试 | 第65-67页 |
·拓扑3——两台干放并联测试 | 第67-68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68-77页 |
·施主基站测试 | 第68-69页 |
·拓扑1——单台干放测试 | 第69-72页 |
·拓扑2——干放串联测试 | 第72-74页 |
·拓扑3——两台干放并联测试 | 第74-7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7-78页 |
·目前工作总结 | 第77页 |
·后续研究方向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