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前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介孔分子筛研究发展 | 第10-11页 |
| ·介孔分子筛的形成机理 | 第11-12页 |
| ·介孔分子筛 MCM-41 的合成方法 | 第12-14页 |
| ·水热合成法 | 第13页 |
| ·室温合成法 | 第13页 |
| ·干粉法 | 第13页 |
| ·微波辐射合成法 | 第13-14页 |
| ·非水体系合成 | 第14页 |
| ·介孔分子筛 MCM-41 的合成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14-15页 |
| ·溶液的酸碱介质(PH)的影响 | 第15页 |
| ·脱去模板剂的影响 | 第15-16页 |
| ·焙烧法脱除模板剂 | 第15-16页 |
| ·溶液萃取法脱除模板剂 | 第16页 |
| ·其他方法脱除模板剂 | 第16页 |
| ·介孔材料的改性 | 第16-18页 |
| ·无机骨架的取代 | 第17页 |
| ·介孔材料的表面金属修饰 | 第17页 |
| ·有机-无机嫁接 | 第17-18页 |
| ·离子吸附/交换法 | 第18页 |
| ·介孔分子筛的应用 | 第18-20页 |
| ·酸催化领域 | 第18-19页 |
| ·碱催化领域 | 第19-20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1-26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1页 |
| ·化学试剂 | 第21-22页 |
| ·介孔分子筛 MCM-41 制备及改性 | 第22-23页 |
| ·水热法合成 MCM-41 | 第22页 |
| ·原位法改性 MCM-41 | 第22页 |
| ·固态离子迁移法改性 MCM-41 | 第22-23页 |
| ·介孔材料的表征 | 第23-26页 |
| ·热重分析 | 第23页 |
| ·X 射线粉末衍射 | 第23页 |
| ·N_2吸附-脱附 | 第23-24页 |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 | 第24页 |
|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 第24页 |
| ·NH_3和CO_2程序升温脱附 | 第24-25页 |
| ·固体核磁共振 | 第25页 |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酸碱双功能 MZ-MCM-41 的原位合成及表征 | 第26-46页 |
| ·介孔分子筛 MCM-41 的合成及改性 | 第26-27页 |
| ·介孔分子筛 MCM-41 的制备 | 第26页 |
| ·原位法改性 MCM-41 | 第26-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44页 |
| ·热重分析 | 第27页 |
| ·XRD | 第27-34页 |
| ·样品焙烧前后小角度 XRD 图谱 | 第28-29页 |
| ·不同碱介质合成样品的XRD 图谱 | 第29-34页 |
| ·HRTEM | 第34-36页 |
| ·N_2吸附-脱附 | 第36-41页 |
| ·FTIR | 第41-42页 |
| ·~(29)Si MAS NMR | 第42-43页 |
| ·TPD | 第43-44页 |
| ·功能化过程机理推测 | 第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酸碱双功能 MA-MCM-41 的迁移法合成及表征 | 第46-56页 |
| ·固态离子迁移法合成MA-MCM-41 | 第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5页 |
| ·XRD | 第46-48页 |
| ·HRTEM | 第48-49页 |
| ·N_2吸附-脱附和ICP | 第49-51页 |
| ·FTIR | 第51-52页 |
| ·~(29)Si MAS NMR | 第52页 |
| ·27AL MAS NMR | 第52-54页 |
| ·TPD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建议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