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县硗碛水电站咔日沟3号堆积体塌岸预测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20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塌岸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第2章 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预测方法与预测参数研究 | 第20-36页 |
·现有水库塌岸预测方法适宜性分析 | 第20页 |
·几种适合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的预测方法 | 第20-28页 |
·岸坡结构法 | 第20-26页 |
·塌岸预测多元回归法 | 第26-27页 |
·滑移型塌岸的预测方法 | 第27-28页 |
·崩塌(落)型塌岸的预测方法 | 第28页 |
·流土型塌岸的预测方法 | 第28页 |
·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综合预测方法体系 | 第28-30页 |
·塌岸模式研究 | 第30-32页 |
·冲磨蚀型 | 第30页 |
·坍塌型 | 第30-31页 |
·崩塌型 | 第31-32页 |
·滑移型 | 第32页 |
·流土型 | 第32页 |
·塌岸预测参数研究 | 第32-36页 |
·塌岸预测参数类型 | 第32-33页 |
·塌岸预测参数调查取值方法 | 第33-34页 |
·塌岸预测参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分析 | 第34页 |
·塌岸预测参数与影响因素间规律性认识 | 第34-36页 |
第3章 晓债水电站库区堆积体基本特征 | 第36-43页 |
·库区地质环境条件 | 第36-37页 |
·地形地貌 | 第36页 |
·地层岩性 | 第36页 |
·地质构造 | 第36-37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7页 |
·自然地质现象与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 | 第37页 |
·库区主要堆积体基本特点 | 第37-40页 |
·水库蓄水后堆积体岸坡变形破坏状况 | 第40-43页 |
第4章 咔日沟3号堆积体塌岸预测分析 | 第43-75页 |
·堆积体位置 | 第43页 |
·堆积体物质成分 | 第43-48页 |
·堆积体成因 | 第48-49页 |
·堆积体塌岸模式 | 第49-50页 |
·塌岸预测方法与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50-56页 |
·塌岸预测方法 | 第50-53页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53-56页 |
·塌岸预测计算工况 | 第56-58页 |
·库水下降工况 | 第56页 |
·库水上升工况 | 第56-57页 |
·降雨工况 | 第57-58页 |
·地震工况 | 第58页 |
·塌岸预测计算 | 第58-73页 |
·潜在滑面的确定 | 第59页 |
·剖面K3-1 | 第59-62页 |
·剖面K3-2 | 第62-65页 |
·剖面K3-3 | 第65-68页 |
·剖面K3-4 | 第68-70页 |
·剖面K3-5 | 第70-73页 |
·塌岸预测范围 | 第73-75页 |
第5章 咔日沟3号堆积体预测塌岸涌浪分析 | 第75-79页 |
·涌浪危害及研究现状 | 第75页 |
·计算方法 | 第75-79页 |
·坡体下滑速度计算 | 第75-76页 |
·初始涌浪高度计算 | 第76-77页 |
·孤立波沿程计算 | 第77-79页 |
第6章 库水位骤降对坡体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79-96页 |
·FLAC程序的基本原理 | 第79-81页 |
·FLAC程序关于破坏的判别和解释 | 第81-82页 |
·Mohr-Coulomb模型原理 | 第82-84页 |
·建立模型与选取参数 | 第84-85页 |
·数值模拟结果 | 第85-96页 |
结论 | 第96-98页 |
主要结论 | 第96-97页 |
存在问题与建议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