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与管理论文--公用事业论文

公用企业的治理与运营

内容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引言第11-28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2-19页
  一、公用企业概念的认知第12-16页
  二、公用企业与一般竞争性企业的差异属性第16-18页
  三、公用企业的经济功能第18-19页
 第三节 西方国家公用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路径第19-25页
  一、美、英、日、韩公用企业民营化的推进方式第20-21页
  二、西方国家公用企业民营化改革的共同路径第21-23页
  三、简要评述第23-25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第25-28页
  一、研究视角第25-26页
  二、基本框架第26-27页
  三、可能创新点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27-28页
第一章 理论综述第28-53页
 第一节 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第28-37页
  一、规模经济与自然垄断理论第29-31页
  二、成本劣加性与范围经济第31-33页
  三、自然垄断边界的动态性第33-37页
 第二节 激励性规制理论第37-43页
  一、传统规制理论的局限性第37-39页
  二、激励性规制的内涵第39-40页
  三、激励性规制设计的思想第40-43页
 第三节 公司治理模式的转型第43-53页
  一、股东利益至上理论第45-47页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第47-53页
第二章 中国经济转型前后公用企业发展轨迹的思考第53-68页
 第一节 转型前公用企业的变革第53-57页
  一、初始状态(19 世纪中叶—改革开放前)第54-55页
  二、权力让渡(1978 年—1992 年)第55-57页
 第二节 转型中公用企业的市场化进程第57-63页
  一、内生制度创新(1993 年—2000 年)第57-59页
  二、外部要素推动(2001 年以后)第59-63页
 第三节 公用企业改革的绩效与缺陷第63-68页
  一、绩效评价第63-65页
  二、问题分析第65-68页
第三章 公用企业的有效竞争与产权结构第68-87页
 第一节 自然垄断与有效竞争的融合第68-76页
  一、自然垄断边界的变化第69-70页
  二、有效竞争理论的提出第70-73页
  三、公用企业的有效竞争分析第73-76页
 第二节 产权改革的路径分析第76-82页
  一、公私产权效率的争论第77-79页
  二、西方国家的共同趋势第79-80页
  三、公用企业产权结构的选择第80-82页
 第三节 产权结构“调节器”的引入第82-87页
  一、纵向产权结构的架构第82-84页
  二、“调节器”的运作规则第84-85页
  三、“黄金股”权的选择第85-87页
第四章 公用企业的共同治理模式第87-104页
 第一节 公用企业选择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动因第87-91页
  一、公司治理模式的价值取向变化第87-89页
  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对公用企业的适用性第89-91页
 第二节 公用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第91-96页
  一、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要件分析第91-93页
  二、公用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界定第93-96页
 第三节 中国公用企业共同治理模式构思第96-104页
  一、西方国家公用企业共同治理模式的实践与借鉴第96-100页
  二、董事会的共同治理机制第100-103页
  三、建立经营者与职工的激励约束机制第103-104页
第五章 公用企业激励性定价机制第104-119页
 第一节 定价理论演进第104-108页
  一、传统低激励定价模式第104-106页
  二、现代定价理论的发展第106-108页
 第二节 公用企业产品定价方式的改进第108-112页
  一、公用企业引入激励性定价机制的逻辑第108-110页
  二、成本加利润定价方式的局限与修补第110-112页
 第三节 激励性定价方式比选第112-116页
  一、价格上限(Price caps)第112-113页
  二、特许投标(Franchise bidding)第113-114页
  三、标尺竞争(Yardstick competition)第114-115页
  四、定价方式选择的评估第115-116页
 第四节 定价监督机制的完善第116-119页
  一、健全价格听证制度第116-117页
  二、构建规制者第117-118页
  三、透明化监督第118-119页
第六章 融资模式创新:ABS 资产证券化第119-130页
 第一节 ABS 融资模式的系统分析第119-122页
  一、资产证券化的本质第119-120页
  二、ABS:国际项目融资的新趋势第120-121页
  三、ABS 融资运作流程的构造第121-122页
 第二节 ABS 融资模式的优势分析第122-125页
  一、ABS 与BOT 融资模式的比较第122-124页
  二、公用企业实施ABS 融资的优势第124-125页
 第三节 中国公用企业应用ABS 融资的环境分析第125-130页
  一、引入ABS 融资模式的可行性第125-128页
  二、应用ABS 模式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对策第128-130页
第七章 上海公交企业运营模式改革的案例分析第130-142页
 第一节 上海公交改革的考察第130-135页
  一、第一轮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第131-133页
  二、第二轮改革: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第133-134页
  三、两轮改革模式的公益目标与效率目标分析第134-135页
 第二节 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关系第135-138页
  一、国内外公交企业运营没有统一的价值取向第135-137页
  二、公益性不排斥市场化第137-138页
 第三节 完善上海公交企业改革的思路第138-142页
  一、构建政府控制与有效竞争的产权结构第139页
  二、建立多样性的定价策略第139-140页
  三、形成平衡公益性目标的政府补贴机制第140-141页
  四、创新市场化融资模式第141-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1页
后记第151-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与地区政策及其经验借鉴
下一篇:经济国力的国际比较--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