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博弈论的P2P激励模型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13页
   ·论文结构和章节安排第13-15页
第二章 P2P激励模型的研究第15-27页
   ·P2P网络概述第15-16页
   ·对等网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第16-18页
     ·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研究的热点第17-18页
   ·FREE-RIDING问题概述第18-22页
     ·囚徒困境第19-20页
     ·free-riding困境第20页
     ·free-riding对系统的影响第20-21页
     ·解决free-riding问题机制的评价标准第21-22页
   ·几种典型的激励机制第22-26页
     ·基于微支付的机制第22-23页
     ·基于直接互惠的机制第23页
     ·基于信誉的机制第23-24页
     ·基于惩罚的激励机制第24页
     ·几种模型的比较第24-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博弈论基础第27-34页
   ·博弈的产生和发展第27-29页
   ·博弈论的理论框架第29-32页
     ·博弈论的三个基本要素第29-30页
     ·博弈的分类第30页
     ·博弈的三种基本表达形式第30-32页
   ·纳什均衡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基于博弈论的P2P激励模型的算法分析第34-47页
   ·部分典型激励机制的研究第34-35页
   ·激励机制的算法分析第35-40页
     ·伯川德(Bertrand)双寡头垄断竞争模型第35-36页
     ·P2P网络中的纳什均衡第36-40页
   ·基于博弈论的分配算法第40-42页
     ·RDEC算法流程第40-41页
     ·RDEC解决方案第41-42页
   ·仿真实验第42-46页
     ·仿真平台介绍第42-44页
     ·仿真拓扑与试验参数第44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4-46页
     ·实验总结第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基于RDEC算法的激励模型的设计与实现第47-55页
   ·总体设计第47-50页
     ·设计目标第47-48页
     ·体系结构第48-50页
   ·模块设计第50-52页
     ·数据统计模块第50-51页
     ·验证处理模块第51页
     ·计算处理模块第51-52页
     ·排序模块第52页
   ·实验验证和可行性分析第52-54页
     ·实验条件和方案第52页
     ·系统性能分析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本文工作总结与创新第55页
 未来的研究方向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下一篇: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