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11-17页 |
| ·光纤通讯与光放大器概述 | 第11-13页 |
| ·掺铒光纤放大器与波导放大器的发展 | 第13-16页 |
| ·Er~(3+)/Yb~(3+)共掺磷酸盐激光玻璃的发展 | 第16-17页 |
| ·发光玻璃 | 第17-24页 |
| ·发光玻璃研究背景 | 第17-20页 |
| ·发光玻璃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 ·激光玻璃的基本要求 | 第21-24页 |
| ·课题的意义和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Er~(3+)-Yb~(3+)共掺体系的发光机理和光谱理论 | 第25-39页 |
| ·稀土元素 | 第25-29页 |
| ·稀土元素基本性质 | 第25-26页 |
| ·稀土离子的结构 | 第26-27页 |
| ·铒的性质及应用 | 第27-28页 |
| ·镱的性质及应用 | 第28-29页 |
| ·稀土离子间相互作用 | 第29-34页 |
| ·能量传递 | 第29-30页 |
| ·交叉驰豫 | 第30页 |
| ·多声子驰豫 | 第30-31页 |
| ·合作上转换 | 第31-33页 |
| ·浓度淬灭 | 第33-34页 |
| ·Er~(3+)-Yb~(3+)体系发光机理 | 第34-39页 |
|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34-35页 |
| ·稀土离子的发光机理 | 第35-36页 |
| ·Er~(3+)-Yb~(3+)能级结构及发光机理 | 第36-39页 |
| 第三章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39-45页 |
| ·玻璃的原料与配料 | 第39-41页 |
| ·玻璃原料的选择 | 第39-40页 |
| ·玻璃原料的配比 | 第40-41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1页 |
| ·玻璃样品的制备 | 第41-42页 |
| ·性能测试 | 第42-45页 |
| ·物理性能及结构性质测试 | 第42-44页 |
| ·光谱性能测试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5-77页 |
| ·物理、化学和结构性能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 ·密度与厚度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45-46页 |
| ·Er~(3+),Yb~(3+)离子掺杂浓度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46-47页 |
| ·Er~(3+)-Yb~(3+)共掺PBAZN 玻璃折射率的测试结果 | 第47页 |
| ·抗潮解性能的分析与讨论 | 第47-49页 |
| ·玻璃拉丝性能的测试与讨论 | 第49页 |
| ·玻璃热稳定性的测试与讨论 | 第49-51页 |
| ·化学稳定性的测试及结果讨论 | 第51-54页 |
| ·XRD 测试结果讨论 | 第54页 |
| ·Judd-Ofelt 及McCumber 理论稀土光谱参数计算中的应用 | 第54-59页 |
| ·Judd-Ofelt 理论简介 | 第55页 |
| ·跃迁振子强度 | 第55-56页 |
| ·自发辐射的弛豫率 | 第56-57页 |
| ·发光寿命 | 第57-58页 |
| ·McCumber 理论 | 第58-59页 |
| ·发光玻璃的光谱性质测试、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59-72页 |
| ·吸收光谱和J-O 理论计算 | 第59-66页 |
| ·1.5μm 处荧光光谱和上转换光谱 | 第66-69页 |
| ·吸收截面和发射截面 | 第69-71页 |
| ·荧光俘获效应的讨论 | 第71-72页 |
| ·铋掺杂PBAZN 磷酸盐玻璃改性的结果与讨论 | 第72-75页 |
| ·物理性质的变化 | 第72-73页 |
| ·J-O 强度参数的变化 | 第73-74页 |
| ·荧光光谱的变化 | 第74-75页 |
| ·不同制备工艺对磷酸盐去除OH?的结果与讨论 | 第75-77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7-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个人简历 | 第86页 |
| 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