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物化学论文

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的合成与降解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1页
   ·细菌的群体感应第11-24页
     ·革兰氏阴性菌的群体感应第12-15页
       ·革兰氏阴性菌群体感应的信号分子第12-13页
       ·革兰氏阴性菌群体感应的机制第13-15页
     ·革兰氏阳性菌的群体感应第15-18页
       ·革兰氏阳性菌群体感应的信号分子第15-16页
       ·革兰氏阳性菌群体感应的机制第16-18页
     ·细菌种间的群体感应第18-22页
       ·AI-2 的发现及意义第18-19页
       ·AI-2 的生物合成途径第19-20页
       ·AI-2 的调控机制第20-21页
       ·AI-2 的调控功能第21-22页
     ·细菌的其他群体感应机制第22-24页
   ·细菌群体感应的干预与应用第24-29页
     ·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降解第24-25页
     ·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的筛选第25-29页
       ·天然的细菌群体感应效应剂第25-27页
       ·人工合成的细菌群体感应效应剂第27-29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第29-31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第29-30页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第30-31页
第二章 DPD 的化学合成及表征第31-45页
   ·引言第31-33页
   ·材料与方法第33-37页
     ·试剂第33页
     ·主要仪器第33页
     ·菌株第33页
     ·培养基的配制第33-34页
     ·化学物7 的化学合成第34-35页
     ·化学物8 的化学合成第35页
     ·DPD 的化学合成第35-36页
     ·DPD 的亲和层析第36页
     ·DPD 活性的生物检测第36页
     ·DPD 的衍生化与HPLC 检测第36-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44页
     ·化合物7 的合成与结构鉴定第37-38页
     ·化合物8 的合成与结构鉴定第38-40页
     ·DPD 的生物活性检测第40页
     ·DPD 的衍生化反应与结构鉴定第40-43页
     ·DPD 衍生物的HPLC 分析第43-44页
   ·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DPD 的生物合成及生物降解第45-60页
   ·引言第45-46页
   ·材料与方法第46-50页
     ·试剂第46-47页
     ·主要仪器第47页
     ·菌株第47-48页
     ·培养基的配制第48页
     ·不同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第48页
     ·不同细菌生长过程中DPD 浓度的变化第48页
     ·饥饿细胞的制备第48-49页
     ·不同细菌对DPD 的降解第49页
     ·细菌对DPD、葡萄糖和木糖的降解第49页
     ·葡萄糖和木糖浓度的测定第49-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8页
     ·DPD 初始浓度的选择第50-51页
     ·不同细菌生长过程中DPD 浓度的变化第51-53页
     ·饥饿细胞的制备第53-54页
     ·不同细菌对DPD 的降解第54-57页
     ·细菌降解DPD、葡萄糖和木糖的对比研究第57-58页
   ·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PS信号实时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DNA Microarray实验流程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