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3页 |
| ·转基因抗虫植物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Bt 基因 | 第13-14页 |
| ·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 第14页 |
| ·淀粉酶抑制剂和植物凝集素 | 第14-15页 |
| ·昆虫特异性神经毒剂基因 | 第15页 |
| ·转多基因表达 | 第15页 |
| ·害虫对Bt 的抗性 | 第15-16页 |
| ·害虫对Bt 的抗性机理 | 第16-19页 |
| ·中肠内酶活性变化 | 第17-18页 |
| ·中肠内毒素受体的变化 | 第18-19页 |
| ·害虫抗性适合度 | 第19页 |
| ·害虫抗性治理 | 第19-20页 |
| ·害虫抗性检测技术 | 第20-22页 |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适合度的影响 | 第23-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 ·棉铃虫种群适合度 | 第26-29页 |
| ·筛选种群抗性发展 | 第29-31页 |
| ·讨论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几种重要酶系活性的影响 | 第32-4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 ·供试材料 | 第32页 |
| ·供试昆虫 | 第32页 |
| ·供试药剂 | 第32页 |
| ·主要仪器 | 第32-33页 |
| ·解毒酶活性测定 | 第33页 |
| ·保护酶系活力测定 | 第33-34页 |
| ·中肠主要蛋白酶的活性测定 | 第34-35页 |
|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35页 |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 ·可溶性蛋白含量 | 第35-36页 |
| ·转基因棉花对棉铃虫幼虫体内解毒酶活力的影响 | 第36-37页 |
| ·转基因棉花对棉铃虫幼虫体内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 第37页 |
| ·转基因棉花对棉铃虫幼虫体内中肠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 第37-38页 |
| ·讨论 | 第38-41页 |
| ·中肠解毒酶的活性变化与抗性的关系 | 第38-39页 |
| ·中肠保护酶的活性变化 | 第39-40页 |
| ·中肠蛋白酶的活性变化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黄河流域田间棉铃虫种群对Cry1Ac 耐性发展动态 | 第41-5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 ·抽样地点的选择 | 第41页 |
| ·卵的采集和室内饲养 | 第41-42页 |
| ·供试Bt 蛋白 | 第42页 |
| ·F_1 代幼虫的生物测定 | 第42页 |
| ·F_2 代幼虫生物测定 | 第42页 |
| ·种群毒力测定 | 第42页 |
| ·计算与统计方法 | 第4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2-51页 |
| ·各地棉铃虫种群F_1 代相对平均发育级别分布 | 第42-46页 |
| ·各地棉铃虫种群F_2 代相对平均发育级别分布 | 第46-49页 |
| ·F_1 和F_2 代相对平均发育级别均值分析 | 第49-50页 |
| ·抗性基因频率估计 | 第50-51页 |
| ·讨论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棉铃虫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3-6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 ·供试虫源 | 第53页 |
| ·供试试剂 | 第53页 |
| ·主要仪器 | 第53页 |
| ·棉铃虫基因组DNA 提取 | 第53-54页 |
| ·RAPD 反应体系的初步优化 | 第54-55页 |
| ·RAPD 扩增产物检测 | 第55页 |
| ·统计分析 | 第5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2页 |
| ·RAPD 反应组分优化 | 第55页 |
| ·RAPD 反应程序优化 | 第55-56页 |
| ·随机引物的筛选 | 第56-57页 |
| ·室内抗性筛选种群的RAPD 分析 | 第57-59页 |
| ·田间种群的RAPD 分析 | 第59-62页 |
| ·讨论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作者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