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川西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空间格局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1 引言第9-20页
   ·植物种群空间格局研究进展第10-17页
     ·空间格局的概念第10页
     ·空间格局分布的类型和数学模型和奥第10-11页
       ·随机分布第10页
       ·均匀分布第10-11页
       ·聚集分布第11页
     ·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及其比较第11-14页
       ·频次检验法第11-12页
       ·分布型指数法第12-13页
       ·以平均拥挤度为指标的Iwao法第13页
       ·空间点格局法第13-14页
     ·空间点格局分析第14-16页
       ·空间点格局分析研究进展第14-15页
       ·空间点格局分析模型第15-16页
     ·格局和过程的关系第16页
     ·空间格局研究的趋势第16-17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川滇高山栎简介第17页
     ·关键的科学问题第17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群落结构和非生物环境第18页
     ·川滇高山栎种群空间格局研究第18-20页
2 研究区概况第20-24页
   ·地形地貌第20页
   ·河流与水文第20-21页
   ·气候特征第21页
   ·土壤第21-22页
   ·植被概况第22-24页
     ·主要灌木和草本概况第22页
     ·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特点第22-24页
3 研究方法第24-30页
   ·样地设置与调查第24页
   ·川滇高山栎大小级划分方法第24页
   ·群落特征研究方法第24-26页
     ·物种重要值计算和调查方法第24-25页
     ·土壤容重、持水量取样和计算方法第25-26页
     ·苔藓、枯落物取样和最大持水量、持水率的计算第26页
   ·空间格局和种间关联第26-29页
     ·种群空间格局分析第26-27页
     ·种间关联分析第27-28页
     ·基于邻体密度的O-ring函数第28-29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9-30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0-45页
   ·川滇高山栎样地的群落结构和环境特征第30-38页
     ·样地主要环境因子特征第30页
     ·土壤容重、持水量和孔隙度测定第30-32页
     ·苔藓、枯落物蓄积量和持水性能第32页
     ·样地群落特征的海拔梯度变化第32-33页
     ·川滇高山栎群落重要值分析第33-38页
       ·主要灌木密度第33-34页
       ·主要灌木相对频度第34-35页
       ·主要灌木重要值第35-36页
       ·草本植物重要值分析第36-38页
   ·川滇高山栎种群空间格局分析第38-45页
     ·川滇高山栎以及其他重要单种空间格局第38-39页
     ·川滇高山栎种群不同大小级的空间格局第39-40页
     ·川滇高山栎种群与其他主要种群的种间关联分析第40-43页
     ·川滇高山栎种群不同大小级间的空间关联第43-45页
5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附录1 巴郎山阳坡川滇高山栎林植物名录第50-58页
个人简介第58-60页
导师简介第60-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额济纳绿洲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下一篇:半干旱区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管理--以宁夏盐池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