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视频压缩体制及视频传输方式的比较 | 第9-10页 |
·项目方案论述 | 第10-11页 |
·系统设计指标 | 第11-12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系统的总体方案 | 第13-21页 |
·系统构成 | 第13页 |
·系统硬件方案 | 第13-14页 |
·系统软件方案 | 第14-15页 |
·MPEG-4 视频压缩标准的主要特点 | 第15-18页 |
·制定背景 | 第15-16页 |
·核心思想 | 第16-17页 |
·MPEG-4 标准中使用的相关公式 | 第17-18页 |
·ALTERA 的SOPC 嵌入式系统简介 | 第18-21页 |
·SOPC BUILDER 简介 | 第19页 |
·Nios II 嵌入式软核CPU 简介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视频采集压缩模块的开发 | 第21-42页 |
·视频采集 | 第21-24页 |
·模拟视频信号 | 第21-22页 |
·彩色电视信号的编码标准——CCIR601 建议 | 第22页 |
·视频采集芯片的特点及结构 | 第22-23页 |
·功能及设置 | 第23-24页 |
·音频采集 | 第24-26页 |
·常见话音编译码器 | 第24页 |
·芯片特点及结构 | 第24-26页 |
·MPEG-4 压缩 | 第26-33页 |
·芯片基本结构及特点 | 第26-28页 |
·主要功能 | 第28-30页 |
·压缩芯片的设置 | 第30页 |
·压缩芯片的主要外围电路连接 | 第30-33页 |
·开发CPLD 作为控制芯片 | 第33-40页 |
·125 协议匹配模块 | 第34-35页 |
·时钟分频模块 | 第35-36页 |
·压缩数据传输模块 | 第36页 |
·配置主模块 | 第36-40页 |
·对视频采集压缩模块的调试及问题解决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网络传输模块的开发 | 第42-64页 |
·网络传输模块的总体构架 | 第42-43页 |
·AVALON 总线接口标准 | 第43-45页 |
·Avalon 交换式总线 | 第43-44页 |
·Avalon 总线的同步多主传输 | 第44页 |
·Avalon 总线规范 | 第44-45页 |
·NIOS II 软CPU 核 | 第45-46页 |
·MAC 核 | 第46-49页 |
·MAC 核结构 | 第46-47页 |
·MAC 核的接口信号 | 第47-48页 |
·MAC 核的外部电路连接 | 第48-49页 |
·自定义FIFO 缓存模块 | 第49-53页 |
·FIFO 缓存模块的接口信号 | 第49-51页 |
·FIFO 缓存的IP 核 | 第51页 |
·FIFO 缓存模块的控制逻辑 | 第51-52页 |
·自定义FIFO 缓存模块的SOPC 集成 | 第52-53页 |
·其他SOPC 功能模块 | 第53页 |
·系统定时器和时间戳定时器 | 第53页 |
·三态桥和片外存储器接口 | 第53页 |
·SOPC 系统的整体配置 | 第53-55页 |
·网络传输模块的嵌入式软件开发 | 第55-62页 |
·利用HAL 开发用户程序 | 第56-60页 |
·嵌入式应用程序的设计 | 第60-62页 |
·对网络传输模块的调试及问题解决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系统软件开发 | 第64-74页 |
·基于SOCKET 套接字的网络编程 | 第64页 |
·AVI 文件格式 | 第64-66页 |
·AVI 文件格式特点 | 第65页 |
·AVI 文件的结构 | 第65-66页 |
·DIRECTSHOW 技术简介 | 第66-68页 |
·DirectShow 技术的优点 | 第67页 |
·DirectShow 播放的基本流程 | 第67-68页 |
·开发SOURCE FILTER | 第68-70页 |
·Filter 间的数据传输 | 第68页 |
·基类CSource 和CSourceStream | 第68-69页 |
·从基类派生出所需Source Filter | 第69-70页 |
·实现实时解码预览 | 第70-71页 |
·解码器的选择 | 第70页 |
·构建Filter Graph | 第70-71页 |
·软件调试时所遇到的典型问题 | 第71-72页 |
·软件实验结果 | 第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附录 | 第78-80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